那故乡的炊烟
我觉得自己像一条干渴的鱼,被扔在土路上,我张大嘴巴想要说些什么,却什么都喊不出来!
――题记
好久没有受到故乡炊烟的洗礼,衣服没有炊烟的味道,总觉得我童年乃至少年的岁月随风远去,我伸手去抓,发现只剩下惆怅与无奈……
想那归家的汉子,看到自家屋顶上的炊烟袅袅,满脑子是油滋滋的大饼,红津津的辣子,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薯酒便可解脱一天的忧愁;几个孩童在巷口垒起蹩脚的灶台,总想点一把火,过一把做饭的瘾,不成想却被炊烟刺激的泪流满面,灰头土脸;蹲在墙根的老者,看到炊烟飘起,便会起身拍掉身上的浮尘,将手叠在背后,还不忘捎上在路旁捡到的三根玉米棒子,这是吃饭时要向老伴炫耀的一天的收获……
那时的炊烟是故乡的灵魂,故乡的人对温暖的认识是从炊烟开始的,炊烟里所蕴含的是要我用一生去体味的,一如奶奶家的灶台总会在午后飘起炊烟,因为灶底的灰烬中埋着我喜爱的地瓜。炊烟里有我童年的欢乐,有奶奶的温暖,有乡村的记忆。
问过一位漂泊异地的朋友,他说没有炊烟的地方就没有家的感觉。我点点头。在一个晦暗的傍晚,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突然感觉到有一种热泪涌流的想象,那往往是炊烟袅娜地钻入你的鼻孔,浸入你的灵魂,勾起你所有的情愫,不顾一切地往家赶,只为看一看故乡的炊烟,嗅嗅闻闻那故乡的炊烟,呆在炊烟的怀抱里,不愿再次离开。
可是回家之后发现炊烟像一个破烂不堪的糟老头,徘徊在村巷的水泥路上,伸出干枯、虬枝般的手指怯怯地敲响紧闭的朱红大门,许久,只有恶狗的咆哮作为回应,他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转过身默默地离开了。望着那佝偻的背影,我仿佛看到我童年和少年的岁月正在风中瑟瑟发抖,我赶忙跑回家,打开门,等待着他的到来。许久,我眺望着,发现他躺在路边一动不动,路过的人掩面小跑,像是躲避瘟神,而我却跑过去,抱着他疯人一样大哭,他带走了我的记忆,带走了乡村的灵魂。
老头走了,在生命的彼岸愿他寻到幸福,此时我追问八面的风,为何就容不下一个老头安静的走家串户?为何就容不下一个老头去渲染天空?为何就容不下一个老头醉醺醺安卧墙角?这一切的一切,我们所有人都应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