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
很多同事都很羡慕我的语言天赋,英语和马来语都算是母语,还学过法语,中文,甚至粤语还有上海话。可是你们谁知,我四岁的时候才开口说话,这些语言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努力的结果。那么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语言的经验吧。
我初来上海的时候,还在一家上海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公司只有我一个不是上海人,所以当同事们互相用上海话聊天时,我简直就觉得是在听天书一般。虽然他们跟我说话时都会用普通话,但当你发现自己因为语言而完全被隔离在别人的圈子之外时,那种感觉并不好受,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学习上海话。
最开始我跟很多人一样买了很多本学上海话的书:《学说上海话》、《听听讲讲上海话》、《自学法标准上海话》、《上海话600句》,每天照着书上的拼音和注释一个一个词的去记去背。但是效果很差,在跟同事的对话中一直不得要领,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应答。
我决定换一种方法,在与上海人直接对话中学习,于是我公寓楼下卖栀子花的阿婆就成了我上海话的导师。每天下班回家,我一定要在阿婆那里呆上一个多小时,不停地用上海话跟他聊天。阿婆人很好,很耐心地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那段时间,上上下下的行人都能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在公寓大楼门口发现一个男青年坐在卖花阿婆身边拿着笔和纸,一边说着拗口的上海话一边还在纸上簌簌地写着什么。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我是位记者在采访阿婆呢。阿婆的上海话的口音并不正宗,而我的上海话就更加离谱,一直到现在,我的上海话还经常被学生笑话说是老一派的浦东本地话,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这位善良的阿婆,因为她竟然能够长时间耐心地教授我,而且不因为我“错气”的上海话而取笑我。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语言中的一点心得,有一个故事一直影响着我学习语言的方法。还记得那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的一家图书馆,我经常去那里看免费的杂志,看完就不用买了,多省钱啊。而杂志区旁边就是儿童书籍区。那天我正坐在台阶上看杂志,这时候有一老一少向我身旁走过来,一眼就能看出是爷爷带着孙子来买书。我刚好听到孩子用纯正的法语和爷爷聊新发行的《哈利・波特》,我心里暗想:他们一定是法国人哦。正在这时,一位女士走了过来,对着一老一少用英文聊起了天,而那个小孩又用英文跟她的妈妈对答如流。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就已经能这么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这让我非常吃惊。于是我就走过去向那位老人请教:“您的孙子年纪还这么小,怎么已经会两种语言啦?难道他是天才吗?”
在后来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位老人是斯坦福的教授,他的孙子其实只是很普通的孩子,就因为平时生活在法语和英语的双语环境中,孩子的接受和模仿能力强,也不会因为害羞而害怕说出口,所以小小年纪就会说两种语言。众所周知,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开放性是成年人难以比拟的。成年人虽不能比肩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我们却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不怕犯错的精神。小孩子不会因为练习法语时发生语法错误而感到害羞,也不会顾忌别人的看法而害怕说法语,而成人却常常因为惧怕犯错而不愿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比如我就经常因为怕出错而不开口,为了避免别人嘲笑我蹩脚的发音,而丧失了很多练习法语的机会,以至于我只有羡慕别人流利法语的份。从那之后,不论学习法语、中文还是上海话,我都一直坚持“厚脸皮”原则。
那段时间我对上海话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下定决心在两个星期之内只说上海话,甚至用MSN和人聊天也是用上海话。什么“劈硬柴”、“哈刚八刚”、“哈三吾四”、“夯不郎当”、“一特瓜子”我都说得特来劲。而我可怜的同事们被我的浦东本地口音逗得都要疯掉了。开会时他们也只能艰难地克制住想笑的欲望,直到那欲笑又不能笑的作孽表情反过来把我逗笑。但是我从不惧怕他们的笑声,相反我可以从他们笑声的大小和频率来判断我说错的程度。同时我还修炼成了一招哄上海女孩子的独门绝杀技,只要我一说上海话,对方再生气也只有举手投降的份,简直是一举多得!
之所以这么执著地学习新的语言甚至上海方言,是因为我觉得只有通过当地语言才能真正接触和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精神。当你必需通过别人的翻译来理解时,最有意思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