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最著名的两首《清平乐》,一首语淡情深,一首贵气十足
晏殊是北宋初年最具影响力的词坛大家之一,擅长小令,长于表现富贵生活的闲情雅致,语言清丽柔美,词中多能引出哲理思考。在晏殊的词作中,向来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最为人称道,被誉为是“谐不邻俗,婉不嫌弱”。但晏殊其他的一些作品,也同样值得一提,比如他的《清平乐》词。
晏殊以《清平乐》为词牌名的作品有数首,但是其中最著名的两首,是《清平乐·红笺小字》和《清平乐·金风细细》,这两首词都是怀人之作,但是在浅酌低唱中均有着浓浓的情思,气质独特,别有一番风味。
一、情思浓浓: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清平乐》
“红笺”,是红色的信纸;“小字”,说明字迹工整文秀;“说尽平生意”,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词人在一封书信中,将自己生平之意全都写了下来,由此足见思念的深厚和感情的浓烈。
然而接下来两句却道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思和无奈,“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古人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说法,“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可是词人深知现实情况,所以反用典故,一句大实话给出,将所有美好都击碎,原来,鸿雁、游鱼都只是传说罢了,只有“此情难寄”是真实的。
于是词人从伤情转而述景,视线从屋内转向了屋外,从书桌转到了落日,“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词人倚靠在西楼边看着落日余晖,青山层层叠叠遮住了视线,这让词人更增忧愁。词人的高明之处,是没有正面去写感情或情绪,而是通过景物的侧面烘托,来表现心中的无限凄凉和孤寂,以及对情人的思念,正如辛弃疾有句云:“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末尾二句,“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是化用了崔护的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人面与绿波又有什么关系呢?词人所思之人,早已远隔万水千山,但是眼前所见的绿水,却依然东流如故,这不就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思吗?只不过词人在此处所感的,是对爱人的思念,少了李煜的那种哀怨,多了几分感怀。
二、贵气十足: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清平乐》
“金风”,便是秋风;“细细”,言秋风的绵密;“叶叶梧桐坠”,足见秋景已深。俗语云,一叶落而知秋,更何况现在是叶叶皆落,但晏殊此处的梧桐叶落,并没有凄凉之感,只有第三视角的平静。
看够了梧桐叶落,词人回到屋中独饮闷酒,“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新酿的绿酒浅尝辄止,但词人依然是醉了,醉了不怕,便在小窗下饱睡了一场。也只有富贵人家,才有这样的高雅和闲暇吧?不然正逢秋忙时节,普通人哪有这等雅兴?
词人一觉醒来,已是“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日已偏西,在夕阳温柔的余晖中,他看到了残败的紫薇、将落的朱瑾花,如此意象,便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了。
更何况,这时节还是——“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燕子双双归巢,与昨夜银屏的微寒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此一来,不用说,主人公的孤寂萧索,也尽现于笔端了。
这首细腻的小词,在华贵风雅的气象下,融入了一些词人孤寂冷落的情绪,并将两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的确突出了晏殊词中“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的特点。
三、一气舒卷,语浅情深
前人论及晏殊的词作,有“一气舒卷,语浅情深”的评价,这两首《清平乐》便有这样的特点。不仅在浅酌低唱中表现了词人的浓浓情思,而且在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上,也有独到之处。
第一,是运用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分隔,来衬托词中浓烈的情思。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遥远,可以产生距离美,也更能将思念突出地更加强烈。这两首词中,均有这方面的体现,比如,遥山阻隔爱人、双燕重新归来,空间和时间的差距,让全词意境更加开阔。
第二,是运用多种色彩进行对比和渲染,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美景。丰富的色彩,不仅带给人们深刻的印象,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红色的笺纸、绿色的水波、金色的梧叶、银色的屏风……这些事物绘以颜色,浓淡相宜,冲击读者的视觉,极具画面感。
第三,是景物的精心选择,营造出了独特的意象。身处富贵乡的晏殊,自然是见惯了珠玉珍宝,词人却偏偏不去写这些“俗气”的东西,而是精选了红笺、西楼、帘钩、绿酒、紫薇、银屏等普通人家少有的事物,再辅以鸿雁、斜阳、人面、梧桐、双燕等,突出了富贵气象和雅趣,淡雅温婉,极具美感。
晏殊作为北宋初年词坛翘楚,其词有着音韵和谐、语言清雅、温润如玉的特点,从这两首《清平乐》中足见。晏殊的词风,有唐末温庭筠的雍容华贵,也有五代南唐冯延巳的清丽雅致,是集前人大成者的名家,所以后人将其推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也并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