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有冰字开头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3 22:12:17阅读:34

吉老手刃凶人为母报仇诗以纪之


喻良能

卧冰叱驭全忠孝,王氏多贤今古同。
公乎孝行惊创见,落落岂特汉晋风。
凶人夜半发丘陇,敢尔残暴不畏公。
古来刃仇不共天,痛贯肝膂何时穷。
刳心设祭久自许,何况临机敢不武。
拔刀断贼血模糊,袍笏雍容诣官府。
忍耻贪生真可羞,退之谆谆言复仇。
请衣一击当报怨,豫子犹能致嘉传。
如公壮志今已伸,他日定为忠义臣。
行看气节动天子,诏书一洗泉下耻。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
原序:欧阳文忠公尝问余 :“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 ,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苏轼元祐年(1087)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 ”,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
苏词从开头到下片的“ 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写音乐的部分比韩诗增加了十个字,占了全词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 ,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 ”。“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渺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
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 ,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 、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 。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 ,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 ”,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采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不妨将韩愈的原诗照录于此,请读者诸君对苏词和韩诗加以比照:
昵昵儿女语,
思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


许有壬

笑人间衮*何物,此花良贵天与。倚阑瘦立亭亭玉,刻画一生清苦。人有语。道不出蓝田,岂是真才具。山人告汝。正蓬鬓萧疏,不胜冠冕,真者亦投去。洹溪水,洗尽眼中尘土。天葩静看齐吐。冰壶凉月天如水,尘柄肯论夷甫。翁醉舞。任蕞尔寰区,共讶山中许。搔风沐雨。且受用清香,古今多少,富贵草头露。


除妄


洪咨夔

酒泉能醉麽,饭颗免饥不。
万事得如愿,一生应莫愁。
凉风高放鹤,落日倒骑牛。
诸妄冰消尽,吾师马少游。


员峤先生


徐凝

员峤先生无白发,海烟深处采青芝。
逢人借问陶唐主,欲进冰蚕五色丝。


此君亭


方岳

此君雅有冰雪操,阿堵难为金石交。
亭上月明晚色净,江头潮落秋声高。
举杯相属非俗物,着我於中亦世豪。
对之清坐欲忘日,凛有直气如吾曹。


月夜有感


陆游

炯炯冰轮升,澹澹玉宇碧。
高楼倾美酒,一醉不容失。
陆生独何事,闭户饱岑寂。
年来负风月,岂止此一夕。
平生酒边身,欲老每自惜。
夜阑耿不寐,浩歌出金石。


安期篇


陆游

我昔游岷峨,扪萝千仞峰。
丈人倚赤藤,恐是安期翁。
赠我一丸药,五云出瓢中,服之未转刻,莹然冰雪容。
素手掬山霭,绿发吹天风。
丈人顾我喜,共骑一苍龙。
蓬莱亦何求,爱此万里空。
却来过齐州,螘垤看青嵩。


次韵文潜忆杨翰林元素家淮上夜饮作


晁补之

老人得坐安若山,畏寒缩颈衣裘间。
不如公子拥樽酒,诗材春乱词涛翻。
想见杨家美人出,玉面朱唇映琴瑟。
冰船着炬光照淮,雪乱风筵饮方逸。
只今愁坐私自怜,寒书冻砚尘满前。
人生何者非昨梦,还如归去散花天。
老人已复形槁木,真幻那知然不然。
蚓鸣小鼎藜羹熟,闭眼圆蒲不是禅。


月夕追事


吴融

曾听豪家碧玉歌,云床冰簟落秋河。月临高阁帘无影,
风过回廊幕有波。屈指尽随云雨散,满头赢得雪霜多。
此时空见清凉影,来伴蛩声咽砌莎。


秋怀


孟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
虫苦贪剪色,鸟危巢焚辉。孀娥理故丝,孤哭抽余思。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疏梦不复远,弱心良易归。商葩将去绿,缭绕争馀辉。
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幽幽草根虫,生意与我微。
竹风相戛语,幽闺暗中闻。鬼神满衰听,恍惚难自分。
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
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褭褭一线命,徒言系絪缊。
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纤辉不可干,冷魂坐自凝。
羁雌巢空镜,仙飙荡浮冰。惊步恐自翻,病大不敢凌。
单床寤皎皎,瘦卧心兢兢。洗河不见水,透浊为清澄。
诗壮昔空说,诗衰今何凭。
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晚鲜讵几时,驰景还易阴。
弱习徒自耻,莫知欲何任。露才一见谗,潜智早已深。
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
岁暮景气干,秋风兵甲声。织织劳无衣,喓喓徒自鸣。
商声耸中夜,蹇支废前行。青发如秋园,一剪不复生。
少年如饿花,瞥见不复明。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多争多无寿,天道戒其盈。
冷露多瘁索,枯风晓吹嘘。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
赪珠枝累累,芳金蔓舒舒。草木亦趣时,寒荣似春馀。
悲彼零落生,与我心何如。
老人朝夕异,生死每日中。坐随一啜安,卧与万景空。
视短不到门,听涩讵逐风。还如刻削形,免有纤悉聪。
浪浪谢初始,皎皎幸归终。孤隔文章友,亲密蒿莱翁。
岁绿闵以黄,秋节迸又穷。四时既相迫,万虑自然丛。
南逸浩淼际,北贫硗确中。曩怀沉遥江,衰思结秋嵩。
锄食难满腹,叶衣多丑躬。尘缕不自整,古吟将谁通。
幽竹啸鬼神,楚铁生虬龙。志士多异感,运郁由邪衷。
常思书破衣,至死教初童。习乐莫习声,习声多顽聋。
明明胸中言,愿写为高崇。
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常恐暂下床,至门不复归。
饥者重一食,寒者重一衣。泛广岂无涘,恣行亦有随。
语中失次第,身外生疮痍。桂蠹既潜朽,桂花损贞姿。
詈言一失香,千古闻臭词。将死始前悔,前悔不可追。
哀哉轻薄行,终日与驷驰。
流运闪欲尽,枯折皆相号。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商气洗声瘦,晚阴驱景劳。
集耳不可遏,噎神不可逃。蹇行散馀郁,幽坐谁与曹。
抽壮无一线,剪怀盈千刀。清诗既名脁,金菊亦姓陶。
收拾昔所弃,咨嗟今比毛。幽幽岁晏言,零落不可操。
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胜。
鷕鷕伸至明,强强揽所凭。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
劝药左右愚,言语如见憎。耸耳噎神开,始知功用能。
日中视余疮,暗隙闻绳蝇。彼嗅一何酷,此味半点凝。
潜毒尔无厌,馀生我堪矜。冻飞幸不远,冬令反心惩。
出没各有时,寒热苦相凌。仰谢调运翁,请命愿有征。
黄河倒上天,众水有却来。人心不及水,一直去不回。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一直不知疲,唯闻至省台。
忍古不失古,失古志易摧。失古剑亦折,失古琴亦哀。
夫子失古泪,当时落漼漼。诗老失古心,至今寒皑皑。
古骨无浊肉,古衣如藓苔。劝君勉忍古,忍古销尘埃。
詈言不见血,杀人何纷纷。声如穷家犬,吠窦何誾誾。
詈痛幽鬼哭,詈侵黄金贫。言词岂用多,憔悴在一闻。
古詈舌不死,至今书云云。今人咏古书,善恶宜自分。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所以詈更生,至今横絪缊。

【注释】:
秋月颜色冰, 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 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 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 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 声响如哀弹。

  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在这首诗中,诗人饱含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境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诗从秋月写起,既是兴起,也是比喻寄托。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无心可猜”的良友。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

  “冷露”二句,形象突出,语言精警,虚实双关,寓意深长。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这是此二句寓意所在。显然,这两句在语言提炼上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如“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又如“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转侧痛心之状,都是妥贴而形象的字眼。

  “席上”二句写病和愁。“印病文”喻病卧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疑虑”二句,说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纯是自我解慰,是一种无聊而无奈的摆脱。最后,摄取了一人较有诗意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况的形象:取喻于枯桐。桐木是制琴的美材,显然寄托着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

  史评孟郊“为诗有理致”,“然思苦奇涩”(《新唐书·孟郊传》)。前人评价孟诗,也多嫌其气度窄,格局小。金代元好问说:“东野(孟郊字)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论诗三十首》)即持这种贬薄态度。其实,并不公允。倒是讥笑孟诗为“寒虫号”的苏轼,说了几句实在话:“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二首》)孟诗确有狭窄的缺点,但就其抒写穷愁境遇的作品而言,其中有真实动人的成功之作,有其典型意义和艺术特点。这首《秋怀》之二,即其例。

  (倪其心)

送傅安道郎中将漕七闽二首


杨万里

把酒春如许,论诗夜未央。
相逢便金石,何必试冰霜。
离合知难免,愁思自不忘。
他年一茅屋,公肯访荒凉?


鲥鱼


何景明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次韵和玉汝舟中见怀


梅尧臣

遥闻出舟望,始爱川原广。
春冰未破时,旋拉寒篙响。
鸣雁似相随,远日聊一仰。
能知状物工,把笔独见想。


游边上


王操

佩剑游边地,悲风捲败莎。
鵰饥窥坏冢,马渴嗅冰河。
塞阔人烟绝,春深霰雪多。
蕃戎如画看,散骑立高坡。


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


刘学箕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
冰轮揩鉴净,皓彩洋波流。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雪后徐广文招同官小集分韵得明字


赵汝鐩

瞰江亭馆约登临,雪后凭栏景倍清。
波面玉虹千丈霁,寒边冰镜十分明。
放怀共恨添杯少,分韵俄惊击钵成。
对弈不知谁胜败,醉中但听子丁丁。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岑参

轮台客舍春草满,颍阳归客肠堪断。穷荒绝漠鸟不飞,
万碛千山梦犹懒。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五侯贵门脚不到,数亩山田身自耕。兴来浪迹无远近,
及至辞家忆乡信。无事垂鞭信马头,西南几欲穷天尽。
奉使三年独未归,边头词客旧来稀。借问君来得几日,
到家不觉换春衣。高斋清昼卷帷幕,纱帽接蘺慵不著。
中酒朝眠日色高,弹棋夜半灯花落。冰片高堆金错盘,
满堂凛凛五月寒。桂林蒲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
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
叶河蕃王能汉语。知尔园林压渭滨,夫人堂上泣罗裙。
鱼龙川北盘谿雨,鸟鼠山西洮水云。台中严公于我厚,
别后新诗满人口。自怜弃置天西头,因君为问相思否。


渔家傲·池上水枯根岸峭


马熙

池上水枯根岸峭。池边雪霁无行道。三岛遥遥心欲造。舟子诮。*舟恐受坚冰笑。遵渚一鸿方矫矫。苦饥双鹤从形槁。吾亦安能充尔操。惟善宝。岁寒歌彻渔家傲。


使过弹筝峡作


储光羲

鸟雀知天雪,群飞复群鸣。原田无遗粟,日暮满空城。
达士忧世务,鄙夫念王程。晨过弹筝峡,马足凌兢行。
双壁隐灵曜,莫能知晦明。皑皑坚冰白,漫漫阴云平。
始信古人言,苦节不可贞。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