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结
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对书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情结,甚至在我6岁以前,连书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也许和我的身世有关吧。
应该知道,在90年代的时候,是计划生育抓得最紧的时候。然而在我们家——那个有着极强封建传统思想的家庭里,渴望得到一个男孩子也显得很正常。但是,我妈先生了我姐,后来又生了我。说来我的降生还真的是阴差阳错。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医术有限吧,听我妈说她每次去医院,医生都说她怀的是个男孩。这样也就造就了我在大家的期盼中降生,失望中睁眼的。我被当做男孩生下,不过很可惜,父母并没有要把我当成男孩一样培养的想法。亲戚们都劝父母把我送人,好歹父母难以割舍,但又不放弃生男孩,两权之下,便把我送给乡下的阿姨抚养。阿姨家很贫穷,哥哥姐姐也都辍学了,自然,在这样的背景下,书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注意,然而,在那时,拥有一本书也是相当困难的,毕竟书在那时是及其奢侈的东西。
6岁时,我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可早已叫惯阿姨为“妈妈”的我,虽然还很小,知道事实的时候并没有闹得天翻地覆,但让我忽然叫一个陌生人“妈妈”,那也是很困难的,毕竟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那么的重要。
后来和亲生父母一起生活之后,我没有一点“屈服”的意思,每天,我总生活在我自己世界里,吝啬到从不跨出一步,也从不让任何人进来。
上学后,有时真的很想有一本自己的书,可是为了“扞卫自己”,却从也不开口索要。
依稀记得我的第一本书,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好象是一篇文章在县里得奖,奖品是一张购书券,至于价值似乎不记得了,不过好象挺少的,呵呵!可是却深深记得刚拿到那张购书券时的那股兴奋劲,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天下午放学的时候,便马不停蹄地往书店跑,进了书店,我才大开眼界,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书啊,那时,小小年纪的我,便发誓一定要把这些书都看完。我拖着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书包从书架上拿了一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柜台结帐时才知道那书太贵了,售货员阿姨说单凭我手中的购书券是不够的,因此,即使有万般不舍,我也只能放下了手中的书,后来就找了本便宜点的书。
时光飞逝,我也一天天长大。从小到大,我总是难以离开书,而每天阅读的习惯也从来没有改变过。书也总是能带给我“福音”,他带来的一些副产品(比如成绩,个人修养等等)也成了我的“护身符”。刚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总瞧不起我,内向的性格让他们怀疑我是傻子。现在,我成绩还算好,他们也便不在说什么了。
不过,读书的历程中还有点小插曲。小学时便读书较多的我经常是作文老师表扬的对象,蜂拥而至的赞誉使我渐渐偏离了自己的“轨道”,我只看中书有没有读过,却不注重读过的收获,将自己只知道书名的书,也拿出来炫耀说自己读过,把读书的目的变成仅仅是获得老师表扬(说来惭愧)。不过,幸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了。
现在,随着知识的增多,我对书的着迷,说的夸张点,简直是“走火入魔”。现在,每本书,我至少要看2遍以上,在书上也总圈圈点点,我看过的书,一般人是看不下去的,因为分不清哪些才是书上的内容。每次,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书,也许只有在书那片净土上,我才能真正找到心灵上最大的慰藉吧!
书——我,爱不释手——永远!
-
下车了,刚到村口便闻到一股桂花的清香,远远的还看到院子中茁壮的桂树。桂树有三人高,合抱粗,一团团的绿叶黄花分外显目,有的未开的花羞涩地藏在叶底,这么高,爷
-
冽风呼啸,猿啸啼鸣,如雷的呐喊如泣的热血,随着一阵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这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在这荒原上映射着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子。楚国的
-
天空,是没有边际的阴沉,小雨持久地低落。窗外,盐粒般干裂的冰渣,敷上足球场发青的脸。没有气力的傍晚,水滴落的声响,一瞬,一声——高三,像所有情绪低落的故事
-
场景一:战场这是一片草原,又是一处硝烟乱飞的战场。这里没有花,没有车,只有一群伤痕累累的战士们。空中时不时散发出血腥味和炮硝味,让人一闻就难
-
四五月份的时候,正是家乡桃花盛开的时节。小时候,我对花不懂得欣赏。奶奶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桂花,那是苹果花......但我不喜欢那些花
-
我们班里有很多厉害的同学,但是我最敬佩的还数那名魔法男孩。他会的魔术可多了,像“三仙归洞”、“缘分找牌”、“消失的香烟”、“十的预言”、“超强记忆力”……
-
一天,我在路边捡到了一个书包,它的颜色和普通书包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有点脏。我把他带回去洗了一下,准备第二天一早背着它上学。第二天一早,我
-
红薯的味道又香又甜,让人闻了就会蠢蠢欲动,直流口水。就在昨天,我们就去了种植园挖红薯。李老师让我们到走廊集合,我们满怀期待地奔向种植园。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