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之遐想》有感
几度花开花败,几度春去秋来。
千度花谢花又开,春去春又来。
诗与歌开始思想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心绪的高涨或深沉的低落。
汨罗江畔,高呼“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屈原,如今不管是浊是清,却化作江水中的颠簸沉浮。风疏雨骤,烟锁秦楼,无数落花飞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易安,在长廊下徘徊又徘徊。
秦淮堤岸,诗人杜牧怒:“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月移西楼,诗者无言独上,李煜道:“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愁。
黛玉紧锁娥眉,仿佛结了千年的哀怨。见她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见她题帕:“窗前亦有前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验证了所谓的红销香断无人怜的结局。
诗歌,往往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但那时却只知其义,而说不出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感情和飘扬散漫的神思。诗歌虽有枝蔓却离不开根本,这根本贯穿着它生命的延续。
感情的描绘则是一首动人的诗篇。感情的豪迈,思想的飞跃,心灵与那不知名廖阔空间的呼唤,那潮水般的思绪,那灵动的智慧汇聚成无数动人诗篇。
朦胧的诗,朦胧的情感,朦胧的意象,有如春天与秋天没有裂痕一样的契合。读诗,最高境界在与领会于心,用语言表达的只不过是那浩大思想中的皮毛而已。好的诗篇,好的情感,却不能言明,能言明的,注定在文学的海洋中丢失。
时常在晚霞与黎明的树缝里对着诗歌微笑,用敏感脆弱的心触摸它,让悲伤变得诗意吧。
不曾花开,不曾花败,只曾默默知晓,流转的诗意…
家长互动话语:
想要写好一篇读后感,不仅要对文章从头到尾细致的读几遍,并且要从中学会领悟和升华。与主人公同行,把知识内容情感结合起来,有感而发,文字不得空洞无力,切勿无病呻吟,更不得胡乱编造,做到以上基本就算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读后感了。
推荐理由:语言优美,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