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有万古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2 21:20:51阅读:79

孟子·陈仲子


陈普

民彝万古在乾坤,人道宁同鹿作奔。
纵使披毛兼辟谷,何能一日立人间。


和子纯韵


刘过

桥下水如箭,惊奔万古号。
溪毛翻碧带,石藓衬银涛。
天外千层秀,云低数尺高。
垂垂兴偏恶,蓬鬓为诗搔。


刘仟石诗


孙迈

珍重标前史,名教万古存。
谁知刘越石,便是洞天门。
变化终□测,神仙未易论。
后人采扣处,白石又黄昏。


念奴娇·固陵江上


魏了翁

固陵江上,暮云急、一夜打头风雨。催送春江船上水,笑指□山归去。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总是安行处。惟余旧话,为公今日拈取。
见说家近岷山,翠云平楚,万古青如故。要把平生三万轴,唤取山灵分付。庐阜嵩高,睢阳岳麓,会与岷为伍。及时须做,鬓边应未迟暮。


贺新郎·苏子秋七月


无名氏

苏子秋七月。向凉宵、扁舟与客,共游赤壁。清吹徐来波不动,举酒诵诗属客。白露与、水光相接。万顷茫茫风浩浩,飘飘乎、遗世而独立。棹兰桨,沂空阔。正襟危坐而言曰。客知夫、天地之间,久长无物。惟有清风与明月,万古用之不竭。寓耳目、为声为色。客笑欣然重酌酒,忽盘肴既尽杯狼籍。□□□,东方白。


游海门莲花峰 二

现代
老舍

饮露餐明霞,青莲十丈花,
海门潮起落,万古卫中华。

【注释】:
  一九六二年春

游涪溪


程以谦

忆昔经行古十秋,重来创见古东楼。
涪溪天造浑无恙,铁锁云横欲断流。
两客后来谁更重,一樽今日意慵浮。
怀人万古高山仰,剩喜{上攵下寅}缘得再游。


卜算子·江左咏梅人


姜夔

江左咏梅人,梦绕青青路。因向凌风台下看,心事还将与。忆别庾郎时,又过林逋处。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


咏史(二十一首)


刘基

隋帝易广勇,天命以不长。
唐宗昧治恪,本支竟摧笺。
圣人有达节,变通亦何常。
禹汤不同迹,万古皆明王。


偃仰


韩维

鹊噪庭柏喧,朝光来入隙。
祠官谢余事,偃仰百骸适。
回思朝市人,小大各有役。
区区就终尽,万古同一迹。
而我遂慵散,兴味良不极。
富贵非所慕,兹愿傥有获。


四言诗·祭母文

现代
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擘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1919年10月8日

游黄檗山

南北朝
江淹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九子峰


陈岩

小大扶携作伴行,欢然恋恋意相倾。
信知万古山头石,还有人间母子情。


颂一百则


释重顯

无缝塔,见还难,
澄潭不许苍龙蟠。层落落,
影团团,千古万古与人看。


和人双柏


王令

一时封植由谁力,万古樵莱偶自全。
不惜以材同失地,好留更老共支天。
人疑久有神灵守,客爱生无雨露偏。
为语长松号孤劲,得秦封爵果何缘。


题娥皇庙


朱庆馀

娥皇挥涕处,东望九疑天。往事难重问,孤峰尚惨然。
夜深寒峒响,秋近碧萝鲜。未省明君意,遗踪万古传。


重修乾清宫成迎慈圣再御(辅臣用此题选翰庶


徐渭

阊阖重新紫极熙,姬姜再御宝軿移。
慈颜既近趋承易,圣体犹冲保护宜。
鸟换歌筵前日曲,花繁辇路旧时枝。
一人奉养兼天下,大孝鸿名万古垂。

【原题】:
重修乾清宫成迎慈圣再御(辅臣用此题选翰庶,时予客京
师,漫赋)

闻临淄公薨


梅尧臣

至和癸巳十二月兮,友人语我火犯房。
芒射钩钤而拂上相兮,祸非弼臣谁可当。
昨日闻太宰悟天道而畏忌兮,归卧其第三拜章。
太宰既不得请而赐黄金百两以为寿兮,谏官御史犹击强。
明年孟陬临淄公梦兮,果然邦国桡栋梁。
岂无神医善药以起疾兮,固知禀命有短长。
公自十三岁而先帝兮,谓肖九龄宜相唐。
後由石渠凤阁禁林以登枢兮,俄佩相印居庙堂。
出入藩辅留守两都兮,其民咏歌盈康庄。
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萧匡。
年逾顺耳不为夭兮,文字百卷存缣箱。
子孙侁侁同雁行,二女贵婿富与杨。
未知归葬何土乡,临川松柏安可忘。
我为故吏摧肝肠,洒泪作雨春悲凉。
精魄其归於天乎,必为星宿还高张。
骨肌其归於土乎,必为蕙芷不灭香。
墓碑墓铭谁能尽其美,我为欲传万古须欧阳。


无隐侍者请赞


释智遇

斗斗吼吼,雷驱电驰。
垂手未游象外,虚空突出毫釐。
目前难遏密,冷落有谁知。
父攘羊,子证之,
从教万古黑风吹。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1]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2]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
[1]人一作叉
[2]舟一作行
[3]波一作陂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箇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注释](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2)个:如此,这般。(3)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译文]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张秉戍 陈长明)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