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刺桐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3-05 23:10:25阅读:193
春日杂咏(二首)
明杨基
偶自循篱出径苔,刺桐花落野棠开。
一年春已无多在,几个人曾有暇来。
浸谷陂塘科斗乱,浴蚕时节杜鹃哀。
买山莫种闲花柳,多觅松栽与柏栽。¤
春宫词
明谢榛
御河桥畔是侬家,一入深宫虚岁华。
别院黄昏吹凤管,月钩斜照刺桐花。
赠林尹仲
宋陈宓
八年前会晤,犹忆刺桐乡。
君眼虽非白,吾颜已过苍。
有求皆妄想,无欲是良方。
不学神仙术,他时共一觞。
孤鸾·沙堤香软
宋马子严
沙堤香软。正宿雨初收,落梅飘满。可奈东风,暗逐马蹄轻卷。湖波又还涨绿,粉墙阴、日融烟暖。蓦地刺桐枝上,有一声春唤。
任酒帘、飞劝画楼晚。便指数烧灯,时节非远。陌上叫声,好是卖花行院。玉梅对妆雪柳,闹蛾儿、象生娇颤。归去争先戴取,倚宝钗双燕。
题画建溪图
唐方干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只欠猿声与鸟啼。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方回
刺桐花发草如蓝,欲卸绵袍剪紵衫。
一夜春霜忽如雪,江南天气不家蚕。
春词
宋柴随亨
炉烟爇尽冷衣篝,长乐钟声半入楼。
燕子不归春梦断,刺桐花月上帘钩。
刺桐
宋朱继芳
刺桐依客舍,晴绿上窗纱。
昨夜还飞叶,来时未作花。
鸦寒惊月色,人老惜年华。
今度逢摇落,归心一倍加。
句
宋李畋
沃心甘蔗冷,烧眼刺桐繁。
别宋粹一首
宋刘克庄
往昔少司农,朱幡牧刺桐。
见碑怀叔子,有庙祀文翁。
家法惟清白,军储必腐红。
遥知门户肃,不与贾胡通。
越十日陪使君汪内翰复来
宋黄公度
雅制初仍旧,佳名留至今。
城依刺桐古,亭入芰荷深。
尊俎宾僚集,旌麾刺史临。
自公多暇日,及此豁尘襟。
满江红 暮春
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
①此闺中念远词。上片写暮春景象,春去人不归,有岁月如流、年华虚度之慨。下片即景抒情,写其孤寂惶惑、矛盾苦闷之心理状态。其缠绵悱恻、深细委婉处,直迫秦观。或谓此词比兴寄托:春意衰败喻时局,盼行人音讯,即盼北伐消息,怕莺燕,则忧谗畏讥。疑失之穿凿。
②清明、寒食:农历中的两个节气。清明在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寒食则在清明的前一天。③“花径”四句:写暮春景象。言风雨送春,红花落尽,绿叶茂盛。狼藉:形容落花飘零散乱。欧阳修《采桑子》:“狼藉残红,飞絮濛濛。”红粉:指落花。清阴:指绿叶成荫。
④“算年年”两句:言刺桐落尽,春寒无力,天将转暖。刺桐花:一名海桐,早春开花。叶与梧桐相似而枝干带刺,故有此名。寒无力:言春寒渐渐减退。
⑤“庭院”四句:庭院一片寂静,空自怀远;心间相思深情,无人倾诉。
⑥“怕流莺”两句:既欲诉无人,更怕莺燕窥破心事。
⑦“尺素”两句:谓天涯海角,行人踪迹不定,欲写书信,不知寄向何处。尺素:尺把长的绢帛,指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行云,喻所思之人行踪不定。
⑧“漫教”两句:言田野一片荒芜,怕上层楼,纵目怀远。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处。”辛词意近之。漫:空。平芜:平坦的草地。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稼轩词素以豪放闻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蕴藉近可于婉约的篇章。盖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笔墨,他们可据内容的不同、表达的需要 ,倚声填词,更迭变换,犹若绘事“六法”的所谓“随类傅彩”。按词谱,《满江红》用仄韵,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调繁促起伏,宜于表达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词人也乐于采用,岳武穆“怒发冲冠”一阕可作楷模标本 。然而此前,贺方回已用此调填写了以“伤春曲”为题的词,抒发深婉纡曲之情,但是承其传统者,则是辛稼轩。
此词,抒写伤春恨别的“闲愁 ”,属于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 、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 ,既不落俗套 ,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 ”,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 ”,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此句中,“江南”二字为骨。此二字与题目联系起来,则可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江南早春,风光绮丽,千里莺啼,红绿相映,水村山郭,风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开树生,草长莺飞。引发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显示其“力”,由“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可见。此句中“狼藉”二字为其骨。由此二字,读者仿佛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与之相比,孟浩然所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显得平易,李清照所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只觉婉转,而此处“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见“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株渐觉清阴密”,其骨在“暗随”与“渐觉”二处。此二处,“骨”又显示其劲韧之性,实作“筋”用。作者将“绿肥红瘦”的景象,铺衍为十四字联语 ,去陈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转折连接之处,用心着力,角胜前贤。“暗随 ”,未察知也;“渐觉”,已然也。通过人的认识过程表示时序节令的推移 ,可谓独运匠心 。“算年年”以下数语 ,拈出刺桐一花 ,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 。“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假托不能与所思美人相见而抒写内心的愁苦。“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四个短句,只为点出“闲愁”二字,闲愁,是宋词中最常见的字眼,而其含义亦最不确定,乃是一个“模糊性概念”。
词人往往将极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状、难以言传的愁绪,笼统谓之闲愁。读者欲探究其具体含义,使其“模糊性”变得清晰,则必须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作者此词中所谓的闲愁,当是由于自己不为南宋朝廷重用,复国壮志无从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恨排挤,进而而产生的政治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则痛恨奸侫之蜚语流言、落井下石之意 。“尽素”、“绿云”一联,以美人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信息不来 ,踪迹全无 ,希冀仅存一线,愁肠依然百结,而“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的结尾,也就顺理成章了“谩”字是语气副词,表义甚是灵活,此处与“浑”字近,犹言“简直”、“真个 ”。“平芜碧”,可与欧阳修的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参看,意谓即便上得高楼,举目遥望,所见的恐怕已是满川青草了。稼轩《摸鱼儿》有“天涯芳草无归路”之句,亦可参观,意谓归路已为平芜所阻断,最终不能与意中人相见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 模糊性”的特点。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送表弟方时父
宋刘克庄
弃置空村饱世情,高轩乃肯顾柴荆。
韩甥殷浩贫亲戚,李益卢纶外弟兄。
两鬓萧疏惊老大,一灯明灭话平生。
刺桐花下逢予季,多致诗人未害清。
高山寺晚望
宋徐照
石路近门方不险,刺桐疎处见僧归。
小坡重叠无平屋,四月阴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水分湘口绿相围。
暮云不隔东南望,一片遥兼白鸟飞。
虞美人·碧梧翠竹交加影
宋谢逸
碧梧翠竹交加影。角簟纱厨冷。疏云淡月媚横塘。一阵荷花风起、隔帘香。雁横天末无消息。水阔吴山碧。刺桐花上蝶翩翩。唯有夜深清梦、到郎边。
句
宋刘昌言
惟有夜来蝴蝶梦,翩翩飞入刺桐花。
送郑褒归闽中
宋王禹偁
褒也瓯闽士,文高行益修。
干名逢诏罢,归计逼亲忧。
鸥鸟终相狎,公卿谩欲留。
刺桐花下宅,兰蕨奉晨羞。
放鹧鸪
唐罗邺
好傍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花时迁客伤离别,莫向相思树上啼。
南岭路
唐朱庆馀
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
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朱槿花
唐张登
甲子虽推小雪天,刺桐犹绿槿花然。
阳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州雨露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