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一部以中国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再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乃至失败的历史过程,塑造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光辉形象。小时候读《水浒传》,总是为鲁智深打镇关西拍手称快。总是对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劫走价值十万贯的蔡京寺礼钦佩不已。如今,我翻开旧书,却有另外一番滋味在心头。
北宋末年,朝廷内外,奸臣当道,腐败成风。书中时不时出现“花点银子打点打点”的字眼,出点小麻烦的老百姓要“打点”当官的,当官的要“打点”更大的官。“打点”这个宋人习以为常的词,就是一把利剑扎入宋朝疮痍满目的躯体。就说说大奸臣高俅吧,从一个二流子摇身变成太尉,令人谛笑皆非。小人得志,种种恶性搞得社会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成为梁山好汉。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得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说说以“忠义”二字为标志领军人物宋江吧。如书中所说“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落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辉煌,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好方便,只是周全人命……以此为东,河北闻名,都称它为及时雨。”可在宋江的脑子里满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封建统治者灌输的思想。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上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出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走投无路,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这是“父为子纲”。他一直称北宋皇帝为“圣上”,一直认为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在高俅到来时,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好梁山好汉追杀,以志气坏林冲。最后他还接受招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走上一条不归路。众多好汉被朝廷利用,让他们与同是农民起义军的方腊起义军殊死仗斗,最终只有寥寥数人生还。宋江的招安断送了兄弟们的性命,最终也被奸臣毒死,这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这是“君为臣纲”。本想“忠”,却所忠的君王治理不力,国家受到外侵,最终落得对国家“不忠不义”;本想“义”,却拿兄弟们的生命当“忠”的赌注,是兄弟下场悲凉,落得对兄弟的“不义”。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完全可以不这么纠结,完全可以不接受招安,完全可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招兵买马。采纳李逵说的:“上杀东京,夺回鸟位”的主张,与梁山泊当时的实力,定能推翻宋王朝。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而是“杀上东京,夺回鸟位”,在实行改革,整顿吏发展经济。制定制度,让梁山好汉有用武之地,让人民安居乐业,让国力强盛,外敌不敢入侵。那么宋江就会真正实践了他的“忠”、“义”。这才是“大忠”和“大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