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毫的味道
隐隐墨香传来,细细望去,一管毫古色古香地映入眼帘,带着一阵奇异的新鲜。看着看着,思绪也像墨汁般蔓延开来。
那是魏晋南北朝,一个谜一般的时代。在西北一个不为人知的洞窟里,几位僧人正端着丹青,用细毫在墙壁上涂抹着神像。渐渐地,一些体态优美玲珑的画像出现在世人面前,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这一刻便成就。
那是盛极一时的唐。鉴真大师双手合十,面露微笑,笔斜放在他面前的纸上,《摩诃经》的译本放在手边,就连那黯淡的双眼也隐隐散发着神采。太白正顺江而下,神采奕奕地迎着月光,望向环绕着袅袅雾气的黄鹤楼,笔系在他的腰间,他似乎在回头望。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眼底映出的云梦森林。他轻啸一声,豪放掩盖的是无与伦比的自在。于是这一声,跨越了千载,被我们听到。
那是雨霖如泣的宋,东坡正伏案疾书,昏黑的灯光映见了四周简陋的陈设,透过苍劲有力的笔迹,《念奴娇》渐渐浮现。易安的泪仍挂在笔尖,拨弄着赵明诚的遗物,忽而又泣不成声。放翁正逆江而上,卧在舟中,看着夕阳下的神女峰,忽而面露微笑,忽而眉头紧锁。他洗着笔,遁入江中的墨汁,引来一群白鳍豚,游弋着嬉戏。
那是明清时期熙熙攘攘的锦官城,文人们洗净笔,勾勒着一篇篇动人的诗画。佣仆们给花浇上水,一边转过身去,吟咏着“海棠十万株,盛丽天下无”。墨汁被洗净后沉入锦江,在阳光的照耀下,鱼儿游过,水草招摇。
最后我看见一个人,那个成就身后千古名,生前只愿自己国家社稷安定的诗人——屈原。他似乎踏着漫漶,走向清晰,最后又回到漫漶。大司命、小司命最终也没用挽回他的国家,东皇太一也并未给他关照。但他执意不听渔夫阻拦,终而一切都归于平寂。
一管毫,当我仔细去回想,它渲染出了一阵阵生命的气息。当我回过神来,突然又烟消云散,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