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
《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言辞简短,略为晦涩难懂。他第一次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概念,经过后人不断发展延伸成为我国本土的第一门宗教——道教。也是因此,道家的学说更偏重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更加注重个人而不像儒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谓“仙风道骨”也正是由此而来吧。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
记得高中老师曾经讲过,说青年时期尽量要少的接触《老子》,毕竟它的内容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并不适合情绪应该激昂向上的年轻人,如果看得太多影响过深可能会缺少应有的朝气。但我想这并不和了解它的精髓相冲突,当我深入了解了《老子》这本书之后,发现其中许多道理对于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很多好处。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却越来越忽视精神财富的积累,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存在的各种诱惑?千年前的老子或许能够给出答案: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生的三个不同心态层次。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可以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
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我觉得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而有为则指的是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
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
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在hg学习了一个星期了,感觉时间过的太快了...虽然自己已经是hg学生了,但是仍然有点不大相信,想想自己初3的时候,有多么渴望
-
这儿真美!水汪汪的天空,就像一汪海水被倒挂在了上面。云朵千姿百态,有的像鱼鳞整齐地排列,有的像一个个棉花糖,好像被什么东西吸引到了天空。一群
-
在一个炎热的夜晚,萤火虫盈盈终于破卵而出。它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从水面一跃而起,感到舒服极了,它飞到东来飞到西,急切地寻找亲爱的伙伴。只一会
-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经历,有辛酸的、有快乐的,也有一些不堪回首的。每个经历不论怎样都是美好的,更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对于我来说
-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它在杭州,就是最近电视上一个比较火爆的节目“冲关我最棒”的活动现场。那儿很大,节目现场只占了一块很小很小的地方,不过
-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可他们为何这么傻呢?那年,我才9岁,我去外婆家玩,傍晚,我和妈妈走在大道上,大道旁的灯亮了起来。我走着走着,忽然看两位老
-
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喜欢烈日炎炎的夏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我却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在人们还在享受秋季带给他们的凉爽时,冬姑娘已
-
我喜欢四季的颜色,因为四季的颜色很奇妙。春天,春姑娘悄悄地到来了,她的到来惊到许多小种子,那些小种子钻出了土地,变成了一棵小小的芽儿,经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