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遇上碎片化
这个世界已经逐渐被碎片化,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消费、碎片化经济、碎片化媒体……
但,这是好是坏呢?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正在逐渐碎片化,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西北地区相对贫穷,沿海地区相对富裕,同一地区的消费情况也根据阶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市场销售的东西,也在以许多的消费阶层并然存在着:大众市场,分众市场和碎片化市场。20世纪中后期,“三大件”的变迁正是不同时期消费热点的集中体现。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黑白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再到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双桶洗衣机,每一时期的“三大件”几乎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在当时大众消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自从进入了21世纪,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促使着消费阶层中不断产生出仅符合一个阶层的消费热点。然而,由于同一个消费阶层内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了碎片化消费。
人们正在阅读的媒体、新闻、报纸,都在逐渐的碎片化。长篇累牍,在很多年轻读者眼中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举个例子,一个大学生跳楼的事件,会以无数的关键词来拼凑出整个事件的经过,许多读者也许看到一半就不继续往下看了,了解到的只有表层的浅一些的东西。文章中的短句、断句会越来越多,描述性的句子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用关键词来概括,并多多的使用图表,以此增加阅读的清晰性。这究竟是阅读的盛宴还是感官的陷阱呢?
“罗一笑事件”也牵扯到了碎片化。在这一事件中,由于当时的碎片化媒体,人们只认识到了最浅一部分的信息,并没有更深入的去了解幕后的事情,从而觉得很可怜,就会去捐钱,但当事后知道这罗一笑的父亲并非没钱给孩子治病还很有钱时,他们大大觉得自己被骗了,甚至觉得罗一笑的父亲就是个骗子。但这又能怪谁呢?现在的人们大多数已经在碎片化文章的“熏陶”下,不习惯去深入知道一件事情,完全停止在还是表层的东西里面,所知道的信息虽然很广泛但是也非常的朦胧,笼统,模糊。如此的事件还有很多,比如儿童失散这件事情,很多的明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却还在一直转发,手机号码都换过了,有些打过去都是空号,却仍然在延续。
在生活中,最多的还是时间的碎片化,就拿看书来说吧,我们没有整段的时间去看书,而更多的是“快餐式”阅读,重要的是当我们习惯了这种阅读方式,那么即使有很长的时间我们也不会去看书,反而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实际上,“快餐式”阅读,并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也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和品味文章更深层的魅力。这样继续下去,不单单阅读能力上会受到影响,人们的思维空间也会变得更狭窄,更浅显。
那么,碎片化,这个概念,和生活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
我暑假读了《我们班的小童星》,感受很深。这本书讲了主角杨自热为自己单恋的女生王珺成了小童星,他私下找成为童星的途径但惹出了许多笑话,最后,学
-
成长的味道怎样?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是感受吧。我不知道我的蜕变发生在哪一分、哪一秒,但我确实实记住了那种滋味儿。小跨,算是我舞蹈基本功最差的
-
在一个美丽的荷塘里,住着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很傻,什么也不懂。有一天下雨了,小青蛙没见过下雨,你们肯定会问:青蛙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下雨呢?你就
-
风起风落间,金色的叶子在空中摇曳。在它们散落在地面时,竟会拼成些许独特的图案。那是种散乱的美丽。叶儿黄了,哦,真的已是深秋。踏在小雨滋润着的
-
我对《斑羚飞度》这本书很陌生,尽管我是个书呆子,但我不怎么关注这本书,因为我一开始就认为《斑羚飞渡》应该讲的都是些羚羊的故事或者是介绍和森林里动物之间的故
-
环境保护,这个话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还是不太重视,认为微不足道,在我看来,环保要从件件小事做起。我就经历过这样两件小事:
-
寒假开始了,我们像脱了绳的野马一样,到处玩耍。今天天气晴朗,就像春天来了一样,我翻了翻日历,真的已经“立春”了。我们哼着小曲,跑在草地上,投
-
雷锋一直是我们几代人学习的榜样,但是我真正了解雷锋,是在读完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以后。它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