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过大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我的家乡年俗不吃北方饺子,不吃南方年糕,就爱蒸包子过大年。
包子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相传它起源于四川,由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发明,并流传至北方,成了北方人的主要面食,蒸包子也随之成为了北方人的一个重要年俗。宋末元初,北方一些百姓躲避战乱南迁,便把这种北方面食习惯和这个年俗带到了我的家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久而久之,蒸包子过大年便延传成了家乡人们迎接农历新年中最重要的年俗。
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家乡的每家每户都要发面蒸包子,全家人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男人们扯面擀皮,女人们捏搓包子,老人们提笼上灶,孩子们则跑前跑后一边打着下手,一边嬉闹着,场面温馨又热闹。水沸腾了,伴随着热气腾腾的蒸汽升起,被一道道雾气包裹着的包子,终于在孩子们焦急期盼中出蒸笼了,就像一个个白胖胖“福娃”送福到家。顿时,一股诱人的包香味儿扑鼻而来,弥漫全屋,飘香四溢,沁人心脾。一家老小围着桌子,一人拿一个,狼吞虎咽,一口塞灌进去,满嘴的鲜香味儿,让人沉醉,孩子们更是美得哇哇叫:“好吃!好吃!过年真好!”。享受这美味之余,男人们畅谈着天下,分享着收获,女人们摆着家常,聊着子女,大家饱着口福,喜迎新年,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幸福的笑容,这其乐融融的场景与浓浓飘香的年味交织成了一幅生动的家乡年俗画卷,构成了家乡年俗中一道最独特、最靓丽、最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在家乡,蒸包子过大年,不仅年味浓浓,而且寓意丰富。面发酵越好,预示着来年来年收成越好;蒸得热气腾腾,寓意着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圆圆包子,寓意着来年家家团团圆圆;甜味馅料,寓意来年生活甜甜蜜蜜。
蒸包子过大年,是家乡最有特色的年俗,凝聚着家乡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愿它代代相传、年年如此,年味更浓。
-
时下红火的共享单车,俨然成为一种新文化潮流,街头巷尾都是它的身影,各种色彩与款式交相辉映,申城宛如一个单车天堂,时常在须臾间以为自己置身于自行车之城哥本哈
-
“2分21秒”教练瞥了眼秒表上的微小数字,“还是没满分,待会儿留下来继续补课。”我喘着粗气,透过泳镜怨恨的瞪着教练,满不情愿地游到了一旁。2
-
大家都有家乡,我也不例外。我的家乡虽没有万人皆知的名胜古迹也没有风光秀丽的名山大川,但我仍然爱我的家乡。家乡像个爱变化的小魔女,东一变、西一
-
晚上,放学回到家,我看见奶奶正坐在小凳子上择(zhái)菜,还不时扭一扭上身。“奶奶的背一定又疼了。”我连忙走到奶奶身后,说:“奶奶,我给你捶一捶吧!”说
-
如何在2小时内用1块钱赚到100块钱?这听起来有些不靠谱,但确实能够做到。我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类似的作业
-
谈起这件事,我仍然很愤怒,为什么我得不到老师的信任。有一次,数学老师发给我们班一人一张试卷,我一看,这试卷上的内容和我在家里做的练习题一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