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竹刻
俗话说得好: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我们常州也有三宝:梳篦、、乱针绣。在我的书桌上,就有一块纸镇,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的日子。
这块纸镇是爸爸送给我的礼物,它长20厘米,宽和厚差不多2厘米的样子,红木质地的底板,正面是约4毫米厚的黄色竹质面层,上面雕刻着远山近水,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树枝树叶清晰可见,树下有亭台房舍,一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景象。爸爸告诉我这块窄窄的纸镇上雕刻的只是一小部分,可以把另外的八块同一系列的收集起来,就能拼成一副山水长卷!真不愧是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
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门艺术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来到了常州博物馆,才知道原来早在唐代就开始盛行,到宋代深入发展,最早主要出现在竹制器皿上,作为装饰图案,多为古文字,吉祥花纹等,层次并不明显,真正形成气候的还是在明代,竹刻艺人开始结合中国画的原理,依照画家在竹子上面的画稿图案,雕刻、施刀,再现中国笔墨山水画的独特韵味。
必须选用深山冬竹,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这样就通过留下的表面竹青,和露出的云白如玉的竹筠,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尤其神奇的是随着时间的侵蚀,竹筠会越来越显现出微微的黄色,直到如琥珀般的温润色泽,形成色彩从深到浅的自然退晕效果,与中国山水画意境悠远形成奇妙的共鸣。
说到,就不得不先说说它的出产地——雕刻之乡常州雕庄,这里生活着被评为“突出贡献艺术家”的范遥青老人,他一辈子坚守“求学是要自己去求的”艺术信念,将在常州发扬光大,还将他的儿媳徐敏也带上了的艺术之路,成了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让这一常州艺术后继有人,更让成为了龙城常州的一张闪亮名片。
回到家,我打开台灯,摊开书本,将纸镇压实书角,让常州的这一瑰宝在浓浓书香中不断升华。
-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或许都保存着一件只属于自己的事,不愿轻易说给别人听。同样,我的内心也深藏着那样一件事,每次回想起来仍留有丝丝的苦涩,永远无法抹去。
-
我喜欢看课外书,许多许多的书都是我的最爱。我喜欢的作家有很多,有杨红樱,有冰心奶奶,有曹文轩叔叔……但我最喜欢的作家还是巴金爷爷。你想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
-
哪种动物的别名是竹熊和猫熊?哪种动物肚皮和脑袋都雪白雪白的?哪种动物的四肢和胸部都黑黑的?没错,就是它——熊猫!它有“活化石”、“食铁兽”之称,它是中国国
-
妈妈的眼睛又大又圆,非常漂亮!她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剔明透亮,就像天上的星星。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妈妈的眼睛就是这样,一眨一眨的好像会
-
我久久地站在田梗上,看着夕阳下的那个女孩。她扎着马尾辫,迈着轻盈的步伐,偶尔会慢慢地回过头,看一看我和远方,又垂下头,悄悄地别过脸,不让我看到她落泪。她是
-
吃过晚饭后,妈妈把MP3拧开,里面传来了优美的音乐。我把音量调大,站在阳台上,细心地倾听着,生怕浪费这短暂而又美妙的瞬间。开始,音乐有些忧郁,那感伤怅惘的
-
雪花洁白纯净,闪电凶猛狂躁,微风舒适温暖,但,我更喜欢那小雨拍打在身上的爽感,那雨点滴到物上的声音!那是一个午后,俗话说:“饭后走一走,能活
-
端午节,我读了《人生》四,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极其震撼人心。特别是《托起悬空女孩的生命》这篇文章。在2012年6月3日,一个三岁的女童悬挂在阳台
-
生活的味道有谁尝过?或许甘甜如饴,或许苦涩如药,或许有笑声陪伴,或许有泪水洗礼。生活,是一首浓缩百味的诗。一咸的是盐。
-
吃过中饭,我兴高采烈的来到奶奶家准备找两个二年级的妹妹玩。没想到她们的作业还没写完,于是我就当起了她们俩的小老师,让他们俩在五十分钟将作业完成了,看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