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有感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林徽因对人对事淡然、沉静、理智的态度。林徽因从小就是个聪慧的孩子,当然,母亲的不受宠也是她过早懂事的一个原因。16岁时,林徽因在伦敦邂逅了24岁的徐志摩。伦敦,一座弥漫着雾和雨的城市,亦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林徽因典雅纯美,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徐志摩面容俊俏,充满诗情,于是他们爱上对方。对林徽因来说,徐志摩是她的初恋。但林徽因又时刻保持清醒,她深深知道,他们俩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因为徐志摩已经结婚,并且应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她不想为一段无果的恋爱去做无谓的承担,更不愿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于是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最后,她选择了梁思成作为她相伴一生的人,虽然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浪漫令人向往,但是,她更需要的是一份稳定和真实。林徽因的淡然和理智另人佩服。生活中也是这样,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理智、淡然的心,即使有很多事情不如意,也不能冲动,而要考虑后果,这样才会减少悔恨,做到最好。
并且,林徽因乐观坚强、不放弃的性格也让我非常佩服。新中国成立前那战乱频仍的年代,她依然不放弃建筑学事业和写作,依然和梁思成一起去各地考察,后来她患了严重的肺病,但她仍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碑的设计和景泰蓝的拯救工作操碎了心。她值得拥有所有人的尊敬。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份坚持和热情,不管做什么,都会收货一份成果。
读了这本书,我更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或许我这么说不合适或太片面,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我的一点浅见。我不认同徐志摩的做法,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对林徽因的爱固然让人感动,但是我觉得他不该为了爱情对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去找他照顾他的张幼仪冷眼相对,不该为了爱情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和已经怀孕的张幼仪离婚,不该为了爱情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管直到半离婚证时才去找他们。相比之下,我非常尊敬张幼仪这个苦命的女子,张幼仪离婚后依然在悉心照顾他的父母,毫无怨言,但徐志摩却没有一点点感动。徐志摩爱上林徽因并没有错,但是他确忘了他已经结婚了,她是一个丈夫,也是一个父亲,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徐志摩是很又才华,是另无数文人羡慕,但是我觉得他在处理张幼仪这件事情上,并不值得我们去尊敬。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无论何时都要有责任感,都要做到无愧于心。另外,我认为爱情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为了它忽略了家人和朋友,不能忽略了所有关心自己爱护的人,不能只在乎自己一个人的感受。
梁思成的宽容和珍惜当下也让我非常感动,他一直知道林徽因其实是爱徐志摩的,并且自己也不是她现存的唯一,但是他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她,下雨时他给她撑伞,寒冷时他给她温暖,天黑时为她点亮灯光,给了她一份包容和安稳的爱,这也是世间每一个女子都向往的爱。
其实在书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金岳霖,他为林徽因痴守一生,终身未娶。林徽因离开后的一天,他突然召集起大家,说“今天是徽因生日”。这句话让我感
动好久,林徽因如果泉下有知,我相信她一定会泪流满面。林徽因离开后梁思成再续他弦,但林徽因确是金岳霖的全部,他们做了一辈子的邻居,他默默的爱着她,护着她,一直在她的身边受着她。
突然想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虽然是写给林徽因的传记,但是我觉得它这个“你”字不仅仅是指林徽因,也可以指张幼仪、梁思成、金岳霖等人,他们都是可爱的人,值得尊敬的人。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改变了我的许多想法,学到了很多道理,感觉收获很大。
感觉现在的社会,人们或多或少有点浮躁,我也是,总是因为日常琐事而变的烦躁不安,变的迷失方向,忘记自己所坚持的,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这样不好
可是控制不住。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时,心里却平静了不少,或许是因为作者淡雅的文笔,或许是因为林徽因淡然的性格,这一点让我欣喜若狂。我想:我以后烦躁的时候都要看看这本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