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卖血是为了娶亲,是为了救治重病的儿子,是为了郑重款待贵客,是为了不被饿死,是为了生存。但是最终,还是为了爱和可笑的尊严。”封面的这一行字,使我深思,促使我渴望了解这本书。
这是一个为生存而不断卖血的故事,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卖血来维持生活。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受的某些责任,或许这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在书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处。
在第二十一章中,粮食已经十分紧缺。许三观为了请一家去饭店吃一顿好吃的,去卖了一次血。“爹,如果我是你的亲生儿子,你就会带我去吃面条,是不是?”“如果你是我的亲生儿子,我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段话看得我异常揪心,使我疑惑而痛心,难道养了九年的儿子,只因一句“不是亲生的”就可以舍弃多年培养的感情吗?对于人性的情感的真实性,我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所幸的是,在第二十八章,我竟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和他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父爱。那时一乐得了肝炎重病住院,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许三观不顾一切,甚至付出生命,一路从林浦卖血卖到上海。“一个戴着口罩的护士,在许三观的胳膊上抽出了四百毫升的血以后,看到许三观摇晃着站起来,他刚刚站直了就倒在了地上……”为了救治儿子的病,他寄托了希望,搭上了性命,看着故事中的人物,我感受到的,竟是许三观为了救治儿子的顽强信念抵抗了生活的施压。
作者说:“这是一部关于平等的书”,而我却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情。那个年代的人们,透着一股傻和纯真,只因骨子里仅存着一丝爱,一点情,温存着人性的温情,才让他们战胜饥寒,打败穷困,度过那个让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的岁月。那是一种人性的温情,是对生命单纯的热爱,是一种活着的态度。
-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