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
《茶馆》 是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作品,是一部话剧。全书共分为三幕,分别描写了戊戌变法,民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三个时间,通过老北京的一个茶馆,揭示了这半个世纪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
第一幕:王利发从他的父亲手中继承了茶馆,茶馆中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可是常四爷却要偏偏要谈国事。他看不起洋人,更看不起二德子,身为满清旗人,却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侦缉宋恩子与吴祥子抓了入狱。刘麻子,专门倒卖人囗为生,要将康六的女儿康顺子卖给庞总管(太监)做老婆。秦仲义,二十多岁,是一个阔少,主张实业救国,说要开工厂,要搞维新。
第二幕: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逐渐衰败。常四爷出狱了,却没了旗人的身份;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刘麻子被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娶一个媳妇,结果媳妇没娶到,钱还被宋恩子、吴祥子抢了去;宋恩子、吴祥子成了成为了军阀的走狗,就连继承了其父的处世哲学的王利发也只能苦苦支撑茶馆。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大兵在北京城横行,裕泰茶馆更破了,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了,字也更大了,在北京城中,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也接连遭受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利发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而在这时,茶馆中来了两个五十年前的朋友,一个是常四爷,一个是工厂被没收,一辈子的成果彻底垮台的秦仲义。三个老人在茶馆中凄惨的撒着纸钱,常四爷、秦仲义走后,王利发也上吊自杀了。
在这三幕话剧中共出现了七十多人,其中有五十人有名有姓,他们的身份也差异巨大,正好代表了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作为线索,写出了在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化风俗,其虽没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却只用三言两语就将某些人物的特征描绘了出来。由人物引出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
《茶馆》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社会背景。在运用了多种幽默的情节后,对那三个时代的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批判。其实,《茶馆》不仅仅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寻找其内部更深层的含义,细细品味其描绘出的社会现象……
-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改变命运,实现自身价值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多少人的人生因为教育而改变。孟母三迁,为的就是让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
-
在幽深竹林之中,一支墨笔,一群犟竹,一方沉沉恒心。六月,好不容易由书山题海中走出,带着墨与砚,归于家乡的宁静,阳光酒散下斑驳残影,似星辰般萦
-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凉爽了,路边的枫树叶像染了色一样,通红通红的,成群的大雁正紧赶着飞往南方。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远处金黄色的稻子,在秋风中像
-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年级10班的一名学生,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份里,我有站到了这里,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竞选中队长。<
-
“滴答答”一颗晶莹的雨水从叶子上划落下来,掉到小水坑里,溅起一波小水花,水花打在一个绿色的茧上,里面探出一个小脑袋,黑黑的,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这时茧里的
-
吃过晚饭,换上运动装,走出家门,散步真是一种享受,可惜没有一个同伴。不过我并不感到失落。一路上,行人依旧,车辆依旧,公路两边的花草树木依旧,
-
开学的前一天,妈妈就告诉我,我分在了四五班,我真的好期待。我把小书包整理好,把第二天的衣服找一找,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就安心地睡觉了。开学的日
-
许久的一个夜晚,我曾在一座城市的长江岸边眺望过彼岸的灯火。那是一座熟悉的城市,一条熟悉的江。然而,当彼岸的灯火映入视线的一刻,却让我觉得分外的熟悉和亲切,
-
我们到云南的第一天,去了美不胜收的石林。前面我觉得很无聊,因为人实在太多了,非常拥挤。但我觉得后面很有意思,导游带我走了另外一条道,人非常少
-
和快下山的残阳赛跑着,不一会它就落荒而逃,跑到我们后面去了。我们一路前行,不一会就到了向往就已久的洋人街。拐过一座山头,景色全然一变,好象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