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读后感
《巨流河》是台湾文学家齐邦媛先生在八十岁高龄的时候,花费四年的时间,写下的个人传记文学。先生用淡淡的笔调,细腻的文字,描述了自己和父亲两代人横跨中国大陆到台湾,纵横百年的故事。整篇文章,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语言,叙述着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文章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却处处充斥着浓浓的悲伤,让人心酸流泪。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齐邦媛先生该表白么?关于齐邦媛与张大飞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书中吸引我的一点。张大飞曾在给他哥哥的信中写到: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也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这些年,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这种对齐邦媛先生的爱恋让我感觉,齐邦媛先生表白的很值得。
那么,齐邦媛先生的理想选择对吗?当时的普遍认知,可能认为齐邦媛先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但就历史总的发展来看,齐邦媛先生的选择是有道理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也正是在南开六年的求学生涯奠定了作者一生进修的基础。作者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无论是在国破家亡的逃难路上,还是爱人、亲人阴阳远隔的苦痛面前,她都没有放弃自己追求的文学,后来,她背井离乡,远在台北,经历了最初的相夫教子以后,踏足校园、留学海外,大学从教、编纂教科书等重要的工作,看似顺利,却又饱受磨难,看似平淡,却让我们念念不忘,她这种努力不懈的坚持,让人钦佩不已。也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成就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此桃李满天下。
总而言之,全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中国,抗战期间,兄弟并肩,全民一心的峥嵘岁月。在大半个中国沦陷的情况下,中国的有志之士,依然相信中国不会亡,依然努力的办教育,让逃难的学生有学可上。齐邦媛先生也是那不幸中的幸运儿,在敌人的轰炸机下慢慢长大,亲历那些风云流徙。
-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波澜不惊的洞庭潘阳,都是世间一道亮丽景致。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可以创造出华美的人生,成为他
-
记不清楚有多少次,站在我家窗前,望着远方白云缭绕的姬家山,心想,那里大概就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吧!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终于和爸爸妈妈游览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
上初中后,我的玩友颇多,但正当我打算在学业上扬帆起航之时,好友便纷纷离我而去。可能是因为我只顾着埋头学习,却忘记了梳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正所谓“上帝不会
-
Inforeigners’eyes,mostChinesepeopleeatcatsanddogs,becausethemedia
-
我不是绝对智谋的诸葛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刘备身死之际约定辅佐后主,谈笑之间北伐中原;我不是愤世嫉俗的文人鲁迅,带着与新中国、新时代的约定,对旧社会
-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树木长出新芽,落下干枯的黄叶,每个事物过完他所有的时间,就要走向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就是天国。一年一年的过去,看着似乎没
-
同学们,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
-
他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他头发乌黑,眉毛弯弯的,就像月亮一样。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耳朵小小的,他很爱笑,一笑起来就露出两颗大门牙。他个子矮有点胖,全身都很白
-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天,我还在大槐树中学教书。下午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我怀着闲适的心情迈着悠闲的步子,按照惯例去“散步”——实际是上
-
我是小主人笔下的一条条海藻。我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海底真美啊!海底下有珊瑚、小鱼、狗尾鱼、鲨鱼……还有好多好多呢!我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