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读后感
自信,一把双刃剑
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自信的引导下不断努力,理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但读了苏轼的《石钟山记》,又看了一些关于石钟山的背景资料,我心中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初步的证实。那就是:自信是一把双刃剑!
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滋的人,书法冠盖当世,诗词造诣在当时也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但一个优秀的文人,并不见得样样精通。
可叹的是,才子们自视总很高,信心总是那么足。看看苏轼的表现吧: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原来不是专程来考察的,只是顺便路过,顺便探究一下石钟之名的来源。寺僧让小童给苏轼演示“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固笑而不信也”。总之在苏轼的心中,李渤的解释早已被枪毙了。任何一种试图从那个方而探索的想法在苏轼看来都是固陋可笑的。及至后面深潭之上苏轼洋洋得意地对儿子发话和文末“盖叹邮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大才子那种高度自信乃至于得意忘形的心态就跃然纸上了。
事实上,苏轼有没有资格笑傲古人呢?从勇于探索,富有实证精神的角度来说,苏轼的确超越了前人,理应为我们学习;但真的考察起石钟山的得名,苏轼那走马观花式的一夜考察和仅仅根据看到的一部分证据,就武断地下结论,而且颇有不屑地嘲笑前人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有错,正确的是:“盖金山皆空,如钟砚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实地考察,更进一步认为石钟山的得名是因为它既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苏轼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一千年后他浅尝辄止的行为遭到了后人的嘲笑!
苏轼倒还没有因为由自信产生的狂妄伤害自己,但历史上拿着自信这把双刃剑砍伤自己的大有人在。战国末年,秦国欲攻取楚国,少年将军李信不顾他人提醒,领兵20万出征。他很自信,因为他在秦国吞并六国的战场所向披靡,可他却忘了,对手是楚国一代名将项燕和40万最精锐的雄兵。结果呢?中了项燕的计, 20万大军全军覆没,李信自己也落得个丢官还乡的结局。自信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可惜,这次是负面的。
自信不能丢。而自信转化为狂妄,与“不自信”同样损及自身。看看苏轼遗留下的笑话,想想我们自己,或许会对自信这把双刃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最近,我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有深深的感触。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看到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也看见了英格兰和法西斯的残忍,还看
-
微笑总是常见的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人们高兴时微笑就会常挂在你的脸膀。但是,当人门遇到挫折的时候,而微笑也会随着你无声无息的愤怒所掩饰。有时微笑
-
哼唱着《童年》时,我渴望与你靠近。靠近你时,我开始回忆起了曾经的童趣。我总是与你若近若离,从不知道去珍惜,不知道
-
当下,科技发展迅猛,街上人人一部手机,安然地做着“低头党”刷刷朋友圈、翻看微博。各大软件,各类推送,点击量破万,标题党博眼球……于此,我好奇于一个问题——
-
来到育才路,会看到一座学校,噢,是椒江实验小学。大门是绿漆的,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走进大门碧绿的塑胶操场在阳光照耀下更加光彩夺目。在夏季,还会有成群结队的
-
我舅舅在我家寄养了一只猫,我一向十分讨厌它。首先,它十分懒。每天一直在睡觉,可是一叫它吃饭,它就立刻醒了过来,飞奔跑去饭盒吃饭。那简直就是“
-
科学课上,高老师大声说:“今天这堂课,我们来举行一场'拔河'比赛”。我们大家都欢呼起来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去教室外面。结果老师喊道:“停,今天的'拔
-
在一个草木还很绿的秋日,学校组织一次自然研究活动,我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大家来到动物园,走到了猴山。猴子们看见同学们,有的一脸高兴的表
-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总有许多不经意的事情让人难忘。夜晚的身影以前,爸爸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