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老外”眼中的上海
同学、老师、评委,你们好!我叫贾劳拉,北爱尔兰人,今年12岁,我住在上海已经7年了。在我的演讲中,我想告诉你们,在这7年中,上海是怎么发展的。我刚来上海时,还是个小孩子,才五六岁。来上海之前,我猜想上海会像沙漠一样。但是,它让我很惊奇,因为它很热闹,非常繁华。路上有汽车、自行车和很多的人,真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上海越来越好。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工人们建造了新的高架桥。我的父亲觉得这真好,因为他以前每天上班要乘车两个小时三十分钟才到。还有让我和我的家人惊奇的是,中国人建造东西速度真快啊!
因此,上海的大部分建筑年龄都不大。现在的上海比以前干净,我和我的家人认为这是特别好的变化。很久以前在上海的外国人很少,现在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增加了许多。看看我们的学校,你就知道了,这儿真不错。因为中国人对外国人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不会盯住我看,不会摸摸我的头发,捏捏我的皮肤。我想皮肤的颜色并不重要,但是,以前,他们也许觉得不同的肤色是很奇怪的。我父母说,不是中国人习惯了外国人,就是我们习惯了他们。可能我父母的话是对的。
1997年,上海的出租车变了,它们比过去更快更干净,因为它们都换成了桑塔纳20000 1998年,“必胜客”来了,我的朋友总是去那里吃饭。不过,现在“必胜客”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他们都在等待着新的饭店“来”上海。听完我的演讲,你可以想象一下,再过7年,上海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城市呢?谢谢各位听众!
〔评析〕一个在中国生活了7年的洋孩子,以她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了上海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小老外”的眼中看出的巨变,应该是比较真实、客观的,所以也是可信的。不过,我最欣赏文中的这句话:“我父母说,不是中国人习惯了外国人,就是我们习惯了他们。”此话很有一些哲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都有一个相互适应、相互习惯的过程吗?把这个过程讲出来,不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吗?
-
转眼间,已是我们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了。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庆典。阅兵式更是让我为之震撼。沧海桑田,万物更替。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东
-
看惯了构成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过惯了城市中红灯绿酒奢靡的夜生活,心若醉了,心若倦了。想要寻求内心的另一种解脱,还内心一片清静无为,无需到遥远的另一边去寻找
-
从小我就对母亲的指甲十分羡慕,对母亲保养的过程更是百看不厌。她的指甲总是闪耀着年轻的美。儿时我便喜欢趴在桌上看母亲擦指甲油。只见母亲用温水洗
-
在星期五上午的时候,我们上了一节体育课,这一节体育课在我心里扎了根,烙了印。虽然这一节课只练了跳绳和四百米跑,但是消耗力气巨大,上完这一节体
-
时间再次靠岸在这十五的夜晚月儿露出那圆圆的脸微笑依旧往常那么熟悉和可人你从地平线跃出那一刻
-
十一月十二日是众所期待的毕业旅行,但毕旅的前两天,天公不作美,不断的下雨,使我担心起毕旅时的天气,因为这次毕旅,是我期待已久的,我不希望因为天气而被破坏了
-
春姑娘伴随着和煦的春风飘来了,大地间春意盎然。春天来临,桃红柳绿,映山红花开满山。又到了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呀!趁着柔和的春色,相邀上几位同学,
-
如果我是树叶,是天生的舞蹈家,随着风儿发出沙沙的拍打声,跳起那优美的舞蹈。如果我是柳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就会随着微风,在空中漫舞着,向
-
丁香总和那个人一起出现。丁香很小,星星点点地挂在枝头,好像浅绿的小绸串起的风铃,“叮铃、叮铃”洒下了一地的清香。在我的记忆中,丁香总是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