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间的竹叶飘摇
漫山的翠竹,在轻风的吹拂中,沙沙作响。这是一片绿绿的精灵在风中轻轻地招摇……这是一个公益广告中所描绘的一幅景象,然而给人的却是一种来自旷野山林的清新感。
竹即竹,无任何物品可代替,要不怎么会有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同样的,竹在我们那五千年璀燦的文化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爱竹,也因为赋予了它“高风亮节,谦谦君子”的美称。古人把它与梅、兰并称为“岁寒三友”,而再加上菊,却又成了风中“四君子”。由此可见竹的非同一般。唐朝的常建有一句诗是“曲径通幽处”,他的这个名句是因它描景绘物的巧妙,被许多人引为经典诗句。但在有的版本中,却是把“曲”字改成了“竹”。虽然改后没有“曲”字用得巧妙,但也从中折射出了人们对竹的喜爱。
在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人咏竹、叹竹、画竹……特别是在文人墨客笔下,竹,更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白居易曾这样写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贝lj思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段文字写出了竹的好,也写出了人们对竹的喜爱。而宋朝的画家文同,爱竹可算到了极点。在他那几年的宦海生涯中,虽然没做过什么大官,可小官也做得清如溪水。他每上任一地,便先要寻找当地有无竹。而他画的墨竹更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自然是源于他长期的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从竹子萌芽开始,直到它们拔地而起,对每一个环节了然于胸。
文同曾教过苏东坡画竹技巧。在苏轼的《谷偃竹记》中,曾写到回忆文同向他教授的画竹之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业具矣……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逐,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可见,文同对竹的喜爱之情已融入了画中。不过,印象中的竹,除了为人们所赞扬,还有一份幽静。那种清幽绝俗,清新自然的意境,王维的《竹里馆》一诗是这样描绘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这里,可看出人们对竹的那份特殊的感情。
清清的翠竹,放眼观望,洗耳聆听,用心触摸,我愿在历史的竹林中飘摇。
-
一个周六的晚上,我斜靠在沙发上看书,妈妈搬来一个小凳子,坐在我旁边,然后拍拍我的腿。我心领神会,舒服地把脚丫架在她的腿上,眼睛抬也不抬,继续全神贯注地看着
-
滴答滴答12点了,我就这样蜷缩着身子在床上坐了4个小时,夜,窒息的静。我现在总有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用两支手撑着脑袋,回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
夜雨星辰,红莲知己,我并怡,之所,可夜星之,美丽矣。谓,只因河之幻,而影之海。无所畏惧,可莹之怜。离,如离之远,间,如隔三秋,回后,如坠雨沉星。可有破浪
-
多少年前,黄帝、炎帝壮大中华,汇成了一条东方巨龙?华夏。多少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修筑长城,让我们的国家无愧地立于东方。多少年
-
有一天,旋风来了,爱姆婶婶和亨利叔叔躲进了地洞,而多萝西和小狗托托却藏在了床底下,被旋风吹到了另一个国度,她的房子压死了东方恶女巫,北方好女巫让她去翡翠城
-
夏天到了,菜园里的架子上,长着一条条嫩绿的小黄瓜。黄瓜是我最爱吃的蔬菜。黄瓜穿着一件绿色长袍,而且它的身体又细又长,真像一根电线杆。它的身上
-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受苦了!当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那场无情的大地震降临到你们的头上时,你们温暖的家倒塌了,美丽的校园也在瞬间
-
妈妈,在您的心目中,我不是一个乖巧、听话、懂事的孩子,但您在我的心目中,却是一个“坏”妈妈。有一次,我有一颗牙坏了。您要就带我去看牙医,我心
-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爱默生说:“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松苏内吉说:“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
-
一株花苗。长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与一旁的野草十分相似。但它努力长大。希望。开出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