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不重圆?
法国作家萨克雷曾将生活比作一面镜子,他强调的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的重要性,而我愿化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生活的原本的饱满与完整。然而,随着社会从传统逐渐向现代过渡,生产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它们慢慢地在这面镜子上划下一道又一道划痕,到了今天,这面镜子不堪重负地破碎了。大至整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市场、观念,小至我们每个人的社交、阅读、购物,都成了地上的一块块碎片,生活被打上了“碎片化”的标签。
这样的感觉一定不陌生。学生忙里偷闲地看两段小说;白领抽空往购物车里添几件商品;音乐爱好者只能弹奏个五分钟的小曲儿,恋恋不舍地合上琴盖。我们也一定听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一挤才能出来,要合理规划每天的任务,将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碎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我们而言,时间是主要原因。现在每天的工作的总量与种类,与几个世纪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在机器代替人工之前很难减少。除了每天占用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工作外,我们依然需要顾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见缝插针,把事情分批便于灵活地调整与组合。新闻联播因而有了“联播”一说;网络讯息拟定也简短惊人的标题吸引注意。我们早就对话题的快速转换,任务的快速切换习以为常。碎片化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时间的利用。
但凡读过《娱乐至死》的人,都会对上文新闻的例子非常熟悉,这是碎片化的典型,也暗含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碎片化生活,注意力的集中面临着最大的挑战。生活碎片化,某种意义上也是简单的多任务处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保证其高效性,问题在于“注意力残留”——即把注意力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时,仍有部分意识停留在上一个任务上,因此很可能造成转换之后注意力分散,降低效率。久而久之,集中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根本无法集中。除此之外,如同盲人无法通过一个个部分还原出大象的原貌,将任务碎片化也有碍于我们获取完整的认知,跳跃的理解与思考,在整合时对记忆力和理解力是极大的考验。
由此看来,碎片化在使我们灵活应用时间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认知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带来了威胁。不过,既然这是目前无法避免的趋势,还是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从自身寻找应对方式。尽量赋予需要思考的主要任务较为完整的时间段,将次要任务拆为碎片填充空缺;避免重复劳动,筛选剔除不必要的任务;有意识地训练注意力集中能力,做到心无旁骛。“破镜”的重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也无需苛求的,对着一块四分之一大的碎片,只要我们左右移动,也不影响我们看清镜中的自己,其他碎片,只要加以小心合理的利用,也还能成为随身携带的便品。
-
“呯!呯!”清脆的爆竹声迎来了除夕的夜晚。我和爸爸分别点燃了“猎鹰”和“火箭”,两支爆竹比翼齐飞。天上细细的雨丝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雨丝被烟火染成了赤橙黄
-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上学校时,母亲总会递给我一个拧紧盖子的茶杯,嘱咐我带到学校去。那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杯子,不锈钢材质的圆柱体,暗红色的,毫不
-
我是一个很活泼的小女生,妈妈和姐姐说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我长得不好看,小小的眼睛,塌塌的鼻梁上戴着一个澄色的眼镜,大大的嘴巴,薄薄的嘴皮。但
-
《离开雷锋的日子》讲了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的故事。这部电影赚去了无数人的眼泪,太好看了。一次出行,需要过一段窄窄的桥。于是雷锋下了车,为大家指挥
-
“家乡”一个又亲切又陌生的名词,好久未回家乡,我渴望回到家乡。家乡的溪家乡的溪令我心驰神往,我的童年与它度过。小
-
早晨,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糟了!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我赶紧的划了两下,就忐忑不安地去上学了。我像一只兔子似的飞奔到了学校,想赶在老师回来之
-
人们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家的电视机坏了,我和爸爸妈妈都可以玩电脑,可爷爷什么都不能干,于是,他便来向我拜师学艺。“徐老师电脑课堂”开课了,爷爷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像超人,无所不会,她会扫地、拖地、洗碗、做冰皮月饼、做手工等等,她长得还可以,褐色的小卷发,中等的身材。但她有个缺点
-
我有一个搞笑的表弟。他叫王世豪,今年3岁了,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塌塌的小鼻子。你别看他才3岁,可是他会唱很多歌。一次,我们在吃饭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