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你
人之间往往喜欢说一些夸张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浓烈,比方说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之类的话。其实,过生活,自然知道什么是缺不得的,什么是必须品。陷入爱情的人也许过不了多久都会明白,甜言蜜语只是点缀,而实际行动才是真正赢得人心的事。
可是,爱情并不是想得就能得的。如果你面对一个心仪的人,却无法相恋,你会一千遍地问:究竟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人家爱上我?喜欢一个人也许只是多看了一眼,可是要相爱却是如此不易,尤其是想走入婚姻,更是条件多多。
你会挑选什么样的爱人呢?
根据马洛斯的需求理论,人有五类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是产生爱情的基本前提,正是生理冲动才会产生激素,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有关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以及对金钱的需求的安全方面的需求,则是大部分人择偶的条件,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关于友谊、爱情及其隶属关系的社交需求,也特别重要,至于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也许并不是多数人择偶的重要条件。
但是爱情,或者说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内心,正是自我实现需求的一部分。如果只在底层的需求上得到满足,无法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找到自己,是否也是某种悲哀呢?
我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某日突发奇想,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可是他的眼前是一个絮叨的中年妇人,向他说着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并要求他帮忙为孩子介绍工作。男人落荒而逃,向友人哀叹亲手破掉了美梦。在他的心里,曾经的恋人是那个抱着吉他弹唱的高傲女孩,而不是那个穿着油渍衣服的被生活压弯了腰的妇人。
当别人在笑话中年男单纯时,我却会为这个女子而难过,生活给了她什么,什么样的婚姻让她走到这般境地?
我们习惯从外在条件来简单地判断一个男人或是女人应该找一个什么样条件的对象,可是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因为需求匹配的层次是从外在条件看不出来的。不在一个需求的层面,让两个人无法走到一起,或者最终不能走完人生。也许更高的层次并不代表更高的财富或是美貌,而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让人降低自己的需求层次,去和一个低需求层次的在一起过一辈子,是一件注定要痛苦终生的事。
人生来就是独特的,但大多数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变得庸俗的过程,因为人要变得庸俗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见识越多的女孩,读书越多,思想越丰富,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也就越难以找到婚姻的对象。因为越往高的需求层次走,维护的成本就越高,而现在有多少人把一个女孩作为择偶对象时,谁更多地考虑精神层面需求呢?也许更多人考虑的是HOLD得住吗?
人对于自己需求的认知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有时候我们匆忙上了车,却发现坐错了,或者还有更合适的班次。这时候,婚姻会告诉你,你必须要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
寻求次优而非最优既是一种止损策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这方面,也许真的要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因为饱经沧桑的心灵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圆满都是由完美组成的,我们的生活需要某种缺憾来达到一种平衡。所以追求完美,大抵最后并不能得到完美。很多时候只有知道生命的无奈与痛,才能让心灵透过缝隙看到阳光。
只是在内心深处,我始终坚持,追求至高真善美的权利和自由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没有你,也许我不能知道自己可以这样美好;如果没有你,也许我不能改变更多;如果没有你,也许我并不能感受生命是这样可贵,这才是你给予的独特。
我想念过谁,谁又在想念着我,这些给予我生命能量的东西还在我的心灵里吗?童年时的竹马青梅,并不代表思想上的同声共气。如果当感情最终面临着考验时,你会说:不能没有你吗?有一对在年前分手的夫妻,妻子有了外遇,夫劝她回头,她说让我选择婚姻和离开他,我宁愿放弃婚姻。曲终人散,回头一瞥,她会看到什么呢?曾经的恩爱最后结局竟然是黯然离别,她会想到当初两人曾经历几多挫折才走到一起。
人是会改变的。只是这个变化永远无法预料而已。
俗话说,飞得越高看得越远。只是曾经比翼双飞的,却因为飞的路线和高度不一致,无法同频共振。
什么样的爱才能永不褪色?相爱容易,相守难。
生命需要更新,也需要以更多的耐心面对自己,用更多的慈悲面对命运。
爱情和亲情所给予的,在我看来最大的功效是可以让人无惧面对人间的风霜,是用以对抗时间腐蚀的永恒动力。当一份感情最终可以携手面对无垠的时空,我想,根本不必再多说什么,满心的欢喜,不着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