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桌而歌,暂将青袖舞
总觉得是来过这里的 , 被水洗过的青墨色的石板路 , 老墙上烟熏的旧痕 , 江中的倒影似是而非 ,远处的吊脚楼上有人影倚着栏 , 穿着印花蓝底的八幅罗裙 。
有那么一瞬 , 真的觉得是时光的偏爱 , 它刻意的放缓了节奏 , 静静地流淌 , 它害怕不小心便扰了这里宁静 , 只是无言半响 , 终是传来了清灵的声音 , 似是一群女孩子 , 相携而来 , 如藕的足 , 葱白的手 , 鲜活了整个小镇 , 整个湘西。
思索着 , 提起笔 , 我不知道想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可是我分明听到自已的心在狂跳 , 那些水染的左襟大褂 , 那些青蓝的土布帕子 , 那些精致的 , 带着细密纹路的头饰 …… 那是怎样的一种在苦乐界限中模糊了的美 ? 那是怎样的一种坚守等着世人的心痛 ?为湘西唱一支歌,在歌声里撷来朝霞为下裙染色,揽来雏菊为上襦绣花。
千年的古槐 , 以及沈先生笔下的小溪、白塔、 老人与黄狗 。 如同豆芽菜般高度的光着屁股的小孩儿 , 舔着手里自家画的糖人趴在老槐树下睁大了眼 , 盯着老人手中的纸扎。
老人的手不再粗壮 , 或者说 , 已经如同枯木般瘦弱 , 凸起的几条茎似乎在嘲笑岁月的无情 , 可老人却不多在意 , 双手灵巧地捥起了篾条 , 曲成奇妙的弧度 。 老人瞧了瞧 , 似乎不大满意 , 伸手拍了拍趴在脚边黄狗 , 黄狗懒洋洋地起了身 , 踱着步进了小屋 , 再出来时 , 口里叨着一碟子染料。
“ 谢了 , 老伙计 ” 老人拿下口中的长烟斗 , 缓缓吐出了云圈 。
上过色的蝴蝶在阳光底下舒展着羽翼 , 仿佛正要展翅欲飞 ……
左手边是已经退伍的教官从湘西那边寄来的明信片 , 制作精美 , 而背面正是纸鸢样式的纸扎 , 手指轻轻地摩擦着纸面 , 仿佛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纸鸢的骨架。
哪一处是凸起 , 哪一处又是节骨 。 如此小心地捧视着 , 我甚至能听见它有血液在奔流 , 能触摸到它与我心底的某根脉胳相连。
湘西 , 原来真的是一个收藏灵魂的地方 , 用自已的灵魂作抵押 , 然后带着心走 。 有的人在人生的边上作注 , 而有的人便在心灵的边城重生 , 身在这样的风景里 , 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 , 有一种美让人心痛 , 有一种愉悦归来 , 而这些 , 不过源于纸扎。
为湘西唱一首歌,用歌声织成绣有大红花鸟的精美红缎,等待人生的开场,将风声磨得圆滑厚实。
夜晚的湘江是披着华丽的云裳的 , 流光溢彩的霓虹灯 , 古典韵味的小桥流水竟然在这里如此巧灵妙地被揉合 , 突然间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人说 , 湘西是让人沉沦的地方 , 这样真朴的天地确实一种对现实的救赎 ……
轻松而明快的曲调突然打乱了思索的节拍 , 手持羽扇的女子在旋律中轻起脚尖 , 活泼而不失恬静 , 娇羞却尽显风骚 , 这便是对湘西女子最为贴切的评价吧 ! 而这些在这场灯戏里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
禁不住心中的羡慕与雀跃 , 拎起新换上的长裙与她们同舞 , 不知是长裙本不适合表演这灯戏 , 还是因为自已不是这湘西女子 , 竟始终学不来她们一颦一笑间的韵味与风情万种 , 台下的婆婆捂嘴调笑 “丫头,不是我们湘西的吧 ? 湘西的女子 , 那眉眼间的妩媚别人学不来 , 因为啊 ”。 婆婆神秘地凑上前来 ,“ 我们这山 , 这水 , 养人 。这灯戏 , 自然也只有我们湘西的女子唱得最好 ” 。
或许正是如此,才使得湘西人对于“文武茶灯”有着强烈的自豪感。戏中数十种技法与套路的精妙,让观者驻足,让听者心醉。
若是做一株花多好,扎根在这样真朴的天地间,等花开花落,看月隐月缩,听风起风息,哪管它雨疏风骤,日晒淋漓,只负责美丽。
不过是移步又一个经纬交错的时空 , 穿插着多少往昔又连接着多少来年?在往昔中说转身,在来年里说缓行,在古老里说再见,在新潮里说停留。为这样的湘西而起,且加酒,拍桌而歌,暂将青袖舞,涟漪了满是伤口的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