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一炉bianzheng之香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阅历深浅不同,时光积淀的厚度与广度不同,读书的方式自是不尽相同。随着四季的流转,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因时而变,愈发全面客观,愈发散发出辩证的芳香。
老张对旦角的评判由开始的“心生失望”到最后的“心生叹服”,旦角的真实面貌逐步浮出水面,评判也更客观全面,更彰显辩证色彩。
勿学井底之蛙,诏中之鱼,放眼全面大格局。曾经,学界用传统教材分析《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将她定位为爱慕虚荣的女人,甚至由此上升为对社会制度的批判。而随着改革开放吹来思想解放之风,视角的多元化使得对玛蒂尔德的评价变得全面——对她诚信精神的肯定和责任勇气的赞美使这一人物形象变得可爱。这一转变产生的巨大反差恰恰说明以偏概全会导致与真理背道而驰。
避免按图索骥的僵化思维,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与柏拉图的理念论即没有坚持客观的态度,将现实存在的事物理论化,犯了主观主义的大忌。鲁迅先生一家曾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丸,海婴吃了一个后认为鱼丸不新鲜,而许广平尝后感觉很新鲜,于是批评海婴并给他又添了几个。海婴尝后仍觉不新鲜,许广平便生气了。见此情形,鲁迅尝了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发现果然不新鲜。事实上,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确实是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巧是新鲜的。鲁迅对此说:“他说不新鲜定是有其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即使是生活中的琐事,也应如鲁迅一般尊重客观实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历史不断发展的进程呼唤更长远的目光。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刚出版时,由于内容艰深晦涩,文风怪诞而鲜有问津,以至于这本书被迫沦为主妇的秤砣来卖。然而数十年过后,这本令人望而生畏的书却被誉为“人类思想的宝石”,代表哲学上的最高层次。这本书被发觉可以说是个幸运的个例,而不知有多少大师级的著作由于时人目光短浅终被埋没。
中国梦的实现之途也莫不渗透着辩证哲思。“五位一体”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战略思想诠释了全面;“因地制宜”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诠释了实事求是;以创新作为驱动力的理念诠释了发展。中国用辩证的核心观念演绎着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卞之琳在《断章》中写道: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用辩证思维营造出的唯美意境令人叹服。
焚一炉名叫辩证的香,许你于唯美中安享半世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