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也是一件好事
人们内心在遭受痛苦的打击之后,往往痛不欲生,心情悲伤。我们认为这种悲伤是正常的,甚至是有益的。即使在有些时候,这种悲伤严重到抑郁症的程度,人们也无须去吃各种抗抑郁症的药物。这时候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心灵的沟通,而不是药物的治疗。
近年来,一些生产快乐的产业迅速兴起,许多教人们如何获得快乐的建议和医治悲伤的新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很容易地获得快乐。事实上,让自己快乐开始成了我们的义务,而悲伤则成为应当尽量消除和避免的情绪。但快乐不一定越多越好。如果人们达到了适度的快乐,对更高程度快乐的追求,反而会变得有害。那些心情悲伤的人,往往被激励着去改善自己的命运和自己所属的社群现状。与之相反,那些深感快乐的人则没有什么紧迫感。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感到很满意,就不会被激励着去改变现状。所以,当人们告诉我们应当变得更快乐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淡定。
我们不要刻意地追求那种极乐的心理状态,因为消极情绪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比如,害怕就意味着我们身处危险之中。同样,悲伤也是我们的自然天性。羊和狗以及大象等动物都会表现出悲伤,这是动物向同类发出的求救信号。福楼拜曾说,获得了持久的快乐,人就会变得愚蠢,悲伤也是一件好事。心理学家艾德。迪纳尔指出,当人处于一种悲伤情绪时,他会更善于分析,他的思考更具慎密性和更富有创造力。我们有时要用悲伤来指引我们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忍受着悲伤,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在内心十分悲伤的状态下完成的;伍迪。艾伦在他的电影中表达了一种悲伤的存在主义思考;帕蒂。史密斯和菲奥娜。艾波也在他们的音乐中注入了同样的悲伤情绪。这些永不安定的灵魂,怀着对不平等现实的不满和人类实现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在艺术生涯中得到了不断的升华。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不幸,悲伤本身不是一种病。比如一个聪明的学子不幸在高考中落榜,或者考上大学了又苦于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他感到空虚,对前途深感渺茫,对人生提不起任何兴趣;再比如一位母亲痛失了爱子,她在绝望中痛不欲生,夜不能寐,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悲伤确实是一种不幸,这是正常现象,不是病态。如果我们把这些正常的情感反应视作急待医治的症状,不但会干扰自然恢复的过程,而且会导致隔阂与冷漠,人们会说:“请别这样,快吃药吧。”这句话对内心悲伤的人来说,不会起丝毫真诚的帮助与安慰的作用。让他们刻意追求快乐反而会剥夺他们真正的快乐。也许,只有当我们学会坦然地面对内心悲伤之时,才会发现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