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作文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我愿观自在

作者:laoshi来源:厚学作文网发表于:2020-10-15 04:01:56阅读:378

佛,为何?

中国的百姓,大多信佛。许多人都有烧香拜佛的习惯。初一十五,或是观音生日云云,香客们总背个黄背带,到佛前一叩三拜的。或是每当遇到困难,百姓们喜欢到庙宇之地拜佛祈愿。更甚者希望见到观音显灵,以指为香焚烧或是投身跳进什么潮音洞,无归。人们有时难以直面困难便本能地寻求帮助,寻求一个强大的庇护,来普度众生,寄希望于虔诚的信仰能帮助他们消灾化劫。也有些人倒也生活太平,无灾无难,只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每年去几次庙宇,祈求一年平安。

其实,小时候,我一直疑惑神佛本出自神话,为何这么多人会去信那些只存于人们想象之中的故事,以至于发展成一个宗教——佛教。

小时候得出的答案是古代老百姓愚钝,当碰到无能为力的事情便编出了神佛。比如他们不知天地为何而成便有了盘古;疑惑人因何而生便有了女娲;想知道世事万向为谁安排便有了玉帝王母。渐渐地,人们深陷祖先的想象,相信佛确有其人,并且能力非凡,定能普度众生。却忘了佛始于人。如来已死。

昔者已逝。佛教来自古印度。释迦牟尼佛原是古印度王子,便是他感悟生老病死,看破红尘,他依旧是人。人终有一死。

人信佛,我亦信佛。

寻常百姓的信佛是一种小信。他们所信之佛真有其物,便是立于他们面前的泥像。他们信佛亦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平安。他们的信很明确,很实际也很虔诚。在求佛拜佛时,他们也会得到心理安慰与心理暗示。所以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由此看来,信佛,确实能为“佛”所佑。

而大信,是信佛其实并无其物,佛是一种心态。

信佛非拜佛、供佛、求佛。

信佛亦非信人而是信己。

一则,佛是一种不染铅尘的超脱。至静若止水,而佛带来的心态便若是。此时,表面已无波澜,心中只剩下对于大爱大善的虔诚。上善若水。

寺庙中,人们往往可以得到心灵的宁静,似是与世隔绝。故无须忧虑人间的琐碎,只需养心悟佛。想起一段诗,写的别有一番意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的寺,太阳刚刚升起,照着浓密的林,投下斑驳的影。沿一条弯曲小道,走向幽静的寺庙,禅房掩映在花木之中。野鸟怡然自得,此时心静如潭水。此时只闻沉厚的钟磬之音。这是人间净土,没有繁杂,只有让人舒心的静。连钟磬之音也使人觉得是静的。

想起最近热播的《红楼梦》,许多人物的结局都是出家。贾宝玉、惜春,他们最终都青灯古烛伴余生。他们出家,是为逃避红尘。不过他们是幸运的,余生平淡,无喜无灾。

出家时,须先剃度,男为僧,女为尼。当方丈手削发落,那一刹那,便是于凡世之别,红尘之中的种种繁华都随之而落,淹没于来处。彼时此地,你或是为生老病死所困而祈求平安的香客,你身处滚滚红尘,放任喜怒哀乐;此时此地,你已不再属于那喧杂热闹的曾经,你的心将回归宁静,无欲无求,不再受一切纷争杂事困扰。当一切结束,头上已无虞,此时,你便如凤凰涅槃,小我已逝,你将拥有大我。此时,心,清。便可淡漠以对生老病死,无酒无肉无色无骄。守戒,本不需守。而是不再欲。无苦,不是不再苦。而是视苦于无物。

作为后辈的我们对当年之事只有道听途说,不过也不禁感叹一番。当年李叔同在西子湖畔出家时,有一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聚虽好,别虽悲,世事堪玩味,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后人猜测这首歌也许是描述他当时的心情。1918年,西子湖畔,才刚过正月十五,游人稀少。才子削发出家。他妻子赶来时,看见桥头的僧侣,远方传来钟磬音,两人相对无言。女子最终无奈独自离去。李叔同早已打定主意出家。如今,我们已无从得知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当年为何出家,也许他在出家前早已悟佛,他愿长留佛门,清心寡欲。

佛是一种博爱,它求大善,望普度众生。心中不再是小喜小怒小哀小乐。佛乃局外人。超然世外,可以俯视世界芸芸众生,可以对其怜悯,却难以救赎。佛可以冷眼旁观凡尘种种,它不会改变什么,除了自己。

经声佛火,是至静,是至善,是祈福;是大爱,是大善,是大悲。

人愿立地成佛,我愿观自在。

  • 上一篇: 无悔的青春
  • 下一篇:追梦吧,少年
  •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3 厚学作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