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熹遇到跖的故事
庆元六年,我感觉生命在不断流失,快要耗尽。回望一生,还算平坦。心中今有一憾事,不是庆元三年因韩侂胄擅权而被革职,也不是晚年爱徒蔡元定身死于党禁,而是不能回到千余年前,与曾将祖师辩得哑口无言的跖,辩上一辩,以显我儒家之博大。
一切归于黑暗,在经历了漫长而又短暂之后,感觉出现了几缕微光,传来一丝身体的酸痛,睁开眼,眼光真刺眼。环顾四周,一切都那么陌生。“骨碌碌……”远处来了一辆马车,车上之人看起来很是眼熟。于是上前问道:“老人家,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只见这老者,面色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的横木上,被这句询问之声,从失神仲惊起。见状,又问了一遍:“老人家,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泰山的南麓。”“南麓?”莫非是当年祖师与跖争辩之地,再抬头来,老者已远去,回想那老者的模样,那不是祖师嘛!我岂不是回到了千年以前?
顺着老者来时的方向走去,没多久,眼前便出现一山寨,只见门前有数名守卫,说道:“我家头领吩咐过,见到你,立刻领来见他。”
来到帐中只见,堂中坐一人,此人身长八尺有余,面容和双眼熠熠有光,牙如编贝,声同黄钟,“朱熹,你来何事?”
“今天我来,欲雪祖师之耻。”心中暗想:我就不信这千余年的积累还胜不了你这小小盗贼。
“你祖师孔子,刚才让我辩得哑口无言,羞愧而走,你却又来自讨苦吃。”
“为师者不一定每项才能都要胜于自己的弟子。”说罢,挺直腰,傲然而立,直视跖,毫无畏惧之色。
“哦,不知你的主张是什么?”
“我主张理学,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世界的本源便是理,个人的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一个人只有不断格物致知,从而做到明理,才能成为一个贤明之人。”
“哦,不知这学说是否为世人所接受?”跖面带微笑地说道,只是这笑容中带着一丝轻蔑与玩味。
“当然被接受了,不然怎么可能在南宋时便成为了官方哲学,更不要说在元朝时我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被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清两代理学更是处于思想界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