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深深地感动了我,为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书中的三大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的爱心,二是他的做有思想的教师,三是他的对教育的反思。
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他爱得真实,爱得彻底,爱得伟大。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的评价。读罢此书,我感觉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涤,掩卷深思,李镇西老师演绎的对教育和学生的挚爱背后是依靠他的教育思想做支撑,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李镇西,最重要的是学他做有思想的教师。李老师说:当教师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说自己的话。这句简短的话语,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的反思。要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多向名家和大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总结。
我们向教育家学习,不光要学习教育名家的理论和思想,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总结的毅力。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这份艰辛地付出才有了今天这份丰厚的回报。反思我自己,与李镇西老师相比,真感到汗颜!大师的成长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往往都经历过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彷徨,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的学习积淀过程。与其天天盼机遇的垂青、幻想一鸣惊人,不如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和反思总结。如果我们还想进步,如果我们还不甘沦落为可悲的教书匠,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