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怡情
四年级,我接触了书法,最初仅仅是爸妈嫌我顽皮,想让我学书法调教我性情。老爸说:“书法能养性。”可没想到,一来二去,寒来暑往,我竟一直坚持到现在。
开始,我是喜欢上课氛围。喜欢看老先生笑眯眯地检阅他的“私塾”喜欢和小伙伴手拉手到附近废弃的池塘里洗笔,颇有童趣,这让我想起王羲之“墨染池塘”的典故,不由心生莞尔。
也许我天生与墨有缘,当我按老先生的教导,提笔写第一个笔划“平横”时,他夸我有灵性,流行点说“挺有范儿的”就这样,我小小的虚荣心蔓延开来,我也就喜欢上了书法。
写了没几天,老先生就让我入贴了,我选择了“欧体”也说不清为什么,大概有感觉吧!渐渐的,我发现自己的心态慢慢改变了。以前我总是一边说话一边写字,效率也高,一下午能写二三十张,后来我更注重线条与线条交错的美感,喜欢用带着墨香味的毛笔在白纸上“纵横”那是一种“开天辟地”之感;喜欢一个灵动的繁体字从方格中跃然于纸上,那一刻我仿佛是“造物主”我慢慢体会到,欧体较“颜筋柳骨”来讲,它更细腻,更生动。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写作品了,可奇怪,我第一次上宣,竟异常平静,既没有心花怒放,急着表现,也没有忐忑不安、畏首畏尾。可能书法真的调教了我的性情吧!第一张作品完成,看看字帖,瞧瞧作品,不错!老先生也微笑地点点头。随后几次,我在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方面有了进步,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直到我有幸参加赴日书法文化交流,看到日本学生精致的蝇头小楷以及日本代表现场挥毫泼墨,我才有了一丝感悟。书法是有魂的,他既可娟秀晶莹,也能粗犷豪放,全在作者的心境了。那是我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回国后,我再次执笔,感觉突然有了,写字好像更放开了,冲破了以往的风格。从老师那里,我懂得了这叫“意境”叫“神韵”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学书法就是学做人,没有好的性情是练不出好的书法的,正所谓字如其人。
同时,我在学书法过程中也感到国人对书法的教育略有欠缺,“小日本”都能屈下身子学书法,我们作为中国人,就更应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荣耀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