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生活
晨起,共享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街边,人们熟练地打开手机“扫一扫”使用共享单车,共享图书馆的来往人群也与日俱增。这样的生活方式,人们似乎早已习以为常,而共享的时代也在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清晨,晨露尚未褪尽,面积不大的共享阅览室早已朝气蓬勃地准备迎接熟悉与陌生的读者,而小门前早已有序地排起了长队。不论老少的读者熟练地使用磁卡借阅书籍,再把看起来还崭崭新的书册归还书架。这里的书籍现有损坏。祖父们捧着古籍,指点牙牙学语小孙子读小人书的温馨场景,让即使身为旁观者的我心中也生出几分欣慰。
熟悉不过的学校。器材室内,大一些的学长正忙不迭地向新近入学的小学弟介绍篮球的借用方式。讲者认真,听者更专心。稚气未脱的面孔捧着篮球鱼贯而出,一届又一届,一代接一代。
不知自何时伊始,似乎是一夜之间,共享的时代一下子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然后铺天盖地地发展起来,融入着生活中的点滴。比我们还要矮半个头的孩子们,也自然地接过手机,使用各种的共享软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共享单车,在海外的街市上仍占有一席之地。而归根结底,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促成了共享时代的迅速开始。共享的物品,是与素未谋面的人所共有的物品。这在如今人情淡漠的社会中,是难得的敞开心扉的分享。在共享的生活中,同时,我们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生活。
共享物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与青睐,而且价格也相对低廉合理,甚至免费。通俗一些来说,就是身无分文的乞丐也能够自由使用。这样看起来,不同经济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人认同并使用同一种产品,事实上也是默许了他人进入自己的生活。
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便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以族群为单位生活。其后文明虽有极大的发展,但在各国的传统文化中,在节日里朋友邻里互相串门的也常有发生。但是,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份人情味反而淡泊了。伴随着平日里人们距离的疏远,共享时代似乎是有一定必然性地出现了。与别人共享的生活,也许早已在我们的本性中根深蒂固。
夕阳静静地收起残存的一丝余晖。再度闭门的小借阅室,还有架子上重新堆放整齐的篮球,皆染上了一层薄霜。共享的一天落下帷幕,所有人的面庞都还保留些许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