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大慈岩新叶村
我的家乡在大慈岩新叶村。新叶村有许多古建筑:有序堂、双美堂、抟云塔、玉泉寺——他是明清古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抟云塔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我最爱他了。下面我就来当一回小导游,说说抟云塔的来历和特点吧。
抟云塔位于村口,建于明隆庆年间( 1567年2月3日 ),落成于明万历2年,也就是1575年,造塔总共用了八年多时间,塔高38.8米,围13.8米,因村东南面地势欠缺而用于补风水,所以巽方称之为“巽塔”。
塔名取庄子“抟扶摇而直上九万里”。严格来说在封建社会里,村子是不好私自造塔的(县、州府以上的所在地可 以造塔)。根据我们现在的解释,新叶村祖上造塔的原因是:
1、补风水。与祖山—玉华山、朝山—道峰山形成三足鼎力。
2、因为整个村口的地形是船形,村口的五座小山像五条小船,所以有五船下江之说,造塔是为了起固定的作用。
3、新叶村自迁居以来文运不是佷好,造塔是为了培植儒风。塔像一只大毛笔直插天空。它倒影在祠堂塘和四方塘内,后来就出了个进士叶元锡,所以抟云塔也叫文峰塔。
4、在古印度塔是人丁兴旺的象征。现在新叶村有叶姓人口三千多。
到明国初年又在塔的旁边造经堂“观音堂”、“子孙堂”、“土地祠”和供外人居住的侧房自己 (传说因在以前外姓人是不好长期住在村里的,否则要破风水的)。
塔的东面是狮子山,西边是象鼻山,形成狮、象锁水口的村口布局。
以前塔边是一片柏树林,(也就是太极图的鱼眼)在70年代砍光,祠堂塘也改为良田。
1989年秋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陈志华教授,带领他的研究生,到新叶村考察古民居,他说:“新叶村村口的组合建筑,是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虽然不建于同一个时期,但他们体现了中国的耕读文化,做到了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建筑一绝。”1994年陈教授的乡土丛书《新叶村》,在台湾出版发行。
我的家乡—新叶村的古建筑历史那么悠久,你一定要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