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一种态度
尊重,才是传承历史的根本。——题记
中国被誉为四大古国之一,在古往今来的时间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从北京的万里长城,西安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到景德镇精美的陶瓷,江浙一带栩栩如生的刺绣……这些数不尽的文化瑰宝,谱写了华夏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些年来,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这一类古文;中国民族乐器、国画、书法等培训班更是备受欢迎;连古装店历史电视剧也开始霸占电视机的荧幕。人们对于历史传承意识,似乎提高了。
但历史真的得到了传承吗?没有,绝对没有。
也许孩子们能够开口背出流利的古文;也许人们能够演奏好民族乐器,唱出京腔京韵;也许他们能够泼墨山水,画出一幅幅出神入化的国画作品。但历史文化,却并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景区,时常会看到有人在历史文物上留下“痕迹”,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感受历史气息,观赏历史文物吗?那又为何要破坏历史的和谐,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痕迹”呢?除此之外,网络上那些公然诋毁历史,那些崇洋媚外的人,又怎样去传承历史呢?
长城上那一星一点的破损,那“某某某到此一游”的话语,不都是游客们留下的“丰功伟绩”吗?这些“丰功伟绩”,如同一道道鲜血淋漓的伤口,在控诉着,控诉人类对历史的伤害;他们在呼喊着:
尊重,才是传承历史的根本。
中华文明不仅仅是唐诗宋词,历史文化也不仅仅是国粹技艺。不尊重历史,那么背诵古文,也只是在装模作样,显得自己有文化罢了;奏起民乐,也不过是在炫耀自己拥有的一种技艺罢了;唱出京腔,也只不过是如同一只笼中鸟,在显摆自己略微婉转的嗓音罢了。
学习历史文化,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来说,不过是次要的。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对历史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传承是一种态度,端正了态度,我们才会拥有传承历史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