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除夕夜到了,全家十几口人围坐桌边,有说有笑,好不快活。
“年初二,我们去乡下你舅公家拜年”,妈妈对我说。一想到拜年,我变得兴奋不已,“太棒了,又可以去乡下玩哦。”对着一桌人,我打着盘算,说道:“你们小时候的拜年是什么样的呀?大家轮流说,必须用上诗词。”嘻嘻,其实这是我的一项寒假作业。
“现在的孩子是想着法想去乡下玩,我们小时候可是想着法想去城里呢。小时候只有过年拜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到城里的亲戚家。”外公外婆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们小时候的拜年,就好像是‘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一样。”
外公外婆小时候的拜年,常常是从一个不睡的夜晚开始的。除夕之夜,小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听着窗外接连不断的鞭炮声,盼着明天的到来,盼望着年初二早点到来,因为只有年初二开始,大家才开始走亲戚拜年。终于,年初二一大早,公鸡刚打鸣,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着大人早点出门,跟着大人提着大大小小的礼物开始走亲戚拜年了。敲开一家的门,往往是一碗糖水荷包蛋来做迎接,还有加了糖的茶水。当然,桌子上少不了瓜子、花生、冻米糖。大人们相互寒暄着,孩子们的口袋里装得鼓鼓的,都是好吃的。往往一天要走三、四家拜年,一天下来,不光是口袋里塞满了干货,肚子里也是一“锅”糖水,一“锅”蛋呀。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拜年,有平日里吃不到的瓜子、花生、冻米糖,还有很喜欢吃的糖水荷包蛋。可是一天下来,肚子就吃的圆圆的了。第二天,第三天,继续这样,反而就不想吃了,吃不动了。心里就盼望着能早点去城里的舅舅家拜年,舅舅家里有我们乡下没有的水果糖、蛋糕等好吃的,还有舅舅家的饭菜也是特别美味。”看着外婆回忆的样子,满满地都是幸福都是憧憬,再回头看看外公,外公好生羡慕的样子,嘻嘻,我知道了,外公小时候没有亲戚在城里,没法到城里拜年。
“爸爸妈妈,你们小时候的拜年呢?”
“我和你爸爸小时候的拜年,肯定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和你大姨、舅舅我们小时候的拜年,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习俗。”妈妈回忆道。
妈妈、大姨、舅舅他们小时候的拜年,是从一个红包开始的。守岁,也是他们小时候的保留节目,最后都坚持不住倒在床上睡着了。年初一一大早醒来,第一个动作就是翻看自己的枕头底下,原来,外公外婆会在他们的枕头底下放上压岁红包,里面一般是几块钱。妈妈、大姨、舅舅他们小时候,是住在大院里的孩子,父母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地方,逢年过节,没有什么亲戚可走,大院里的同事之间的拜年就成了他们记忆中的拜年。没有了亲戚拜年之间的习俗讲究,大院里的拜年倒显得格外有意思。年初一一早从枕头底下翻出爸妈给的红包之后,他们就各自去找院里平日里的好伙伴,各自结伴去拜年了。他们的拜年会从敲开大院的每一家门开始,三五结伴的孩子,敲开一家门,说一声“叔叔阿姨,新年好”,然后每家的叔叔阿姨都会抓出一大把的零食往孩子们口袋里塞,碰见特别大方的,特别喜欢自己的,还会收到几毛几块的红包,大人们看着小孩子们又跳又笑,也不甚快乐。这一大院几十家门敲开拜年,吃了不少的好东西,也收了不少的红包。于是大院外卖鞭炮卖糖果的小摊排起了长龙。小孩子们争先恐后挑挑拣拣。几颗糖、几块钱,成了孩子们一年的期盼。大一点的孩子,可没有这样的勇气去敲开每家的大门拜年,他们的期盼也不一样了,压岁钱或许成了下一年的学费。
“叮——叮——”爸爸刚想说他小时候的拜年,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我拿起一看,是姑姑的电话。
“喂,姑姑,新年好哦。啊,我们在吃年夜饭呢……红包吗?……哦,好的,谢谢姑姑。今年我们不回武汉了,明年回。新年快乐……再见!”
“姑姑给我发红包了”,我点开“微信”,看见“新年快乐”的红包,还有一大段新年祝福。远隔千里的姑姑在此刻好像回到了我身边。我不禁感叹“天涯若比邻”。微信拜年,形式方便简单,虽然少了什么,但是浓浓的年味不变,无限延长……
想到年初二,我们一家可以开车回乡下给舅公拜年,我又一下觉得我和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拜年又是那么地相似,那么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