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坝的守望
一弯深深的碧绿,像一只展翅的雄鹰,紧紧地扼守在承德北部塞罕坝之巅。 这是在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的壮美承德。然而谁又会想到,在50多年前,同是这片山岭,却是茫茫荒漠。 在这灰黄与绿的色度变迁中,塞罕坝人用55年的坚守,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成为世界人工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造林护林大军中,有9个微小却闪光的重要的“点”不能不提,那就是夫妻“望火楼”。因为24小时的坚守,因为每隔15分钟就要向总部汇报一次监测情况,只有夫妻才能完成这种守候。在这片辽阔的山岭之巅,这些夫妻平均十多年的坚守,宁做“苦行僧”,只为那片“林海”能够长青。
孟庆林和董建芹这对近50岁的夫妻,在莫里莫“望火楼”已经坚守了整整13个年头。海拔1731米,一座只有4平方米的“望火楼”内,夫妻俩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林海”。 记者第一次造访“望火楼”的时候,还是在2014年的春天。孟庆林自2005年与妻子董建芹来到这座只有4平方米的望火楼里负责林区火情监测工作以来,近十年的时间,这里尚未通电,和妻子过着近乎于刀耕火种般的生活,陪伴他们的只有两条狗和一台滋啦啦响的收音机,几乎与世隔绝。做饭要劈柴烧火,饮用水要到几里外的水井去挑,那口井经常断水,常常得积存很多日子才能挑上来一点点儿。 水的稀缺,加之一年只有3个月的无霜期,洗澡简直是奢望,能晒上一桶温水,痛痛快快洗澡的日子少得可怜。夫妻俩常常揶揄地说,城里的泥人都比咱们干净。 在坝上,即便是在极度寒冷的冬天,极端最低气温降至-43.3℃,老孟和妻子也要雷打不动的以每天每隔15分钟一次的频率向林场通报最新情况;即便是在四处透风的塔楼上,墙壁、房顶、窗户挂满了厚厚的冰霜,夫妻俩也必须不停地在窗户上刮出一小片透亮的地方,迅速、准确地报告所辖“林海”的一切动态。“在茫茫林海中,定位和瞭望都非常困难,我们夫妻俩刚来“望火楼”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熟悉这些工作。最开始连准确判断距离都很困难,夜间定位唯一的工具就是望远镜,报告情况依靠的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即使再苦再难,老孟和妻子对于肩上的重任从未打过退堂鼓。 就这样,寒来暑往,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在“望火楼”的工作日记本上,夫妻俩你一页我一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工作簿。“莫里莫,报正常……”这6个字是老孟和妻子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同样的话,每天重复不下50次。每次的瞭望都要记录在一本《“望火楼”瞭望报告日记》上。多年的锤炼,老孟和妻子一眼就能区别是烟还是雾,也知道四周远近的各个方位是哪座山哪道岭。 人,是最美的,用自己的美好年华,守护这一片绿色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