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新月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3-05 22:50:04阅读:116
赠卢夫人
唐常浩
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
拜月如有词,傍人那得知。归来投玉枕,始觉泪痕垂。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注释】:
作者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周啸天)
禁中新月
唐徐铉
今夕拜新月,沉沉禁署中,
玉绳疏间彩,金掌静无风。
节换知身老,时平见岁功。
吟看北墀暝,兰烬坠微红。
禁中新月
唐徐铉
今夕拜新月,沈沈禁署中。玉绳疏间彩,金掌静无风。
节换知身老,时平见岁功。吟看北墀暝,兰烬坠微红。
明发康郎山下,亭午过湖入港,小泊棠阴砦。
宋杨万里
大江日东流,我坐自向西。
亦复拜新月,不为学蛾眉。
恭惟月生处,下临故园池。
青松一万株,牡丹三千枝。
床下枕北山,檐前漱南溪。
岁岁身不到,夜夜鬼必归。
鬼归谅何益,梦觉心自怡。
鬼梦尚如许,而况真归兮。
前日至邬子,西山出湖湄。
如见乡人面,一笑相娱嬉。
旅情得暂欣,乡愁动长思。
今朝发康郎,一路能相随。
我船趋都昌,回首尚见之。
偶尔转港汉,极目烟水迷。
不得一揖别,悔懊庸可追。
【原题】:
明发康郎山下,亭午过湖入港,小泊棠阴砦。回望豫章西山,慨然感兴
新月二章
宋张玉孃
拜新月,拜月顾月圆。
新月有圆诗,人别何时见。
新月二章
宋张玉孃
拜新月,拜月下庭除。
欲祝心间事,未语先惨悽。
杂曲歌辞·拜新月
唐吉中孚妻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笼桂,虚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未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前风露清,月临人自老,
望月更长生。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
昔年拜月逞容仪,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
却忆红闺年少时。
孟孟词
宋张咏
胡中不识春时节,门外春回花未发。
奴家闻道汉宫春,遥望南天拜新月。
拜新月,攒双眉,别部胡茄声亦悲,
低头自叹胡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