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贺兰山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11 18:47:35阅读:168

出塞即事二首


顾非熊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河上月沉鸿雁起,
碛中风度犬羊膻。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无限城池非汉界,
几多人物在胡乡。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赠通慧大师净务


陈舜俞

鄱阳江头逢道人,昔我先子游从亲。
口诵先子诗,别来三十春。
我悲不忍听,泫然泪沾巾。
道人见我少小日,嗟我老大空埃尘。
我谓道人言,姑愿有所陈。
公孙希世董生逐,子贡结驷原宪贫。
伯夷采薇避周粟,许由洗耳为尧民。
道虽有用舍,天实为屈伸。
子诚空门士,胡为甘隐沦。
迩来拔士到屠贩,圈牢往往生麒麟。
延英赐对不膜拜,下视罗什来姚秦。
方袍骑马使绝域,贺兰山前无缙绅。
如子固不羁,何不自化青云身。
今我迂疏不知返,悠悠如海空迷津。
无钱买山庐峰下,行欲东来长水滨。
子如厌世欲已矣,来寄瓶锡为吾邻。


望海潮·云协天堑


邓千江

云协天堑,金汤地险,
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
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
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
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释】:
邓千江,金代词人,初不知名。后在金初张太慰镇西边时,有一士人邓千江者,献一乐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赠以白金百星 ,其人犹不惬意而去。(据刘祁《归潜志》)遂一举成名 ,奠定其在金词坛中的地位。
全词歌颂戌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 ,有气慨。开首“ 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 。“劳屯绣错”三句 ,“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 ,形相错如绣。”“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 ,“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 ,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得百二焉。”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 ,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 。“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
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 。“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 。“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 ,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 ,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指门坎,意指份内份外 。“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帮,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 。“这脱昼空”三句。“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 ,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 ,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 “成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 。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 。“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全词读后 ,豪气极生 。写景物赞叹了军营的雄伟,军旅的豪壮;写战场,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战后英姿 ;写将帅 ,不言将帅英豪,而言可比魏韩;写激情 ,虽有举杯同庆 ,又有凛然豪情。全词一气贯通,铮铮有力,更显雄豪风格。明人杨慎道:“金人乐府,称邓千江《尘海潮》为第一。”(《词品》)元人陶宗仪也叹道:“邓千江《望海潮》,可与苏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鱼儿》相颉。”(《辍耕录》)




将军行


司马光

示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余。
腰垂金印结紫绶,诸将不敢过庭除。
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钟鼓观麾旟。
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
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


送刘嗣复都官赴辟秦州幕府四首


强至

十万强弓略未弯,妖氛渐灭贺兰山。
元侯把诏开新府,上客随书出故关。
诗酒不妨行乐外,功名只在立谈间。
主人待勒燕然石,谁道能铭独姓班。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颖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
疏勒:疏勒城,在今新疆疏勒县。贺兰山:在今宁夏中部。云中守:指汉文帝时的云中太守魏尚。

【简析】:
这首诗写老将少壮时的英猛,但又象汉时的李广一样不得志,已经很可悲了;老年又受冷遇,但却年年不忘国事,则更为可悲。诗中既寄予了钦佩,更寄予了同情。此诗典故堆砌,较为浮泛。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鬚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著名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自从被弃置之后老将便“衰朽”了,岁月蹉跎,心情不好,连头发都白了。他昔日虽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了。古人常以“柳”谐“瘤”,并且“杨”“柳”通假。在这里诗人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老将被弃,疡生左肘,却还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卖故侯瓜”。“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这里说他不仅种瓜,而且“路旁时卖”,可知生活没有着落;“门前学种先生柳”,也是指他以耕作为业的意思。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至于住处则是“苍茫”一片“古木”丛中的“穷巷”,窗子面对着的则是“寥落寒山”,这更见世态炎凉,门前冷落,从无宾客往还。但是老将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誓令疏勒出飞泉”,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于又得泉水却敌立功;而决不象前汉颖川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
  最末十句为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先说西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阵战如云,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次写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诏命分兵出击。最后写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先是“拭拂铁衣如雪色”,把昔日的铠甲磨擦得雪亮闪光;继之是“聊持宝剑动星文”,又练起了武功。他的宿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天将”一作“大将”),擒贼擒王,消灭入寇的渠魁;并且“耻令越甲鸣吾君”,绝不让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结尾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借用魏尚的故事,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
  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诗中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达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术境界。
(傅经顺)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卢汝弼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注释】:
朔风吹雪透刀瘢, 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 一时齐保贺兰山。

  这是一首写边庭夜警、卫戍将士奋起守土保国的小诗。全组共四首,这是第四首。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征战生活的作品,在唐诗中是屡见不鲜的。早在盛唐时期,高適、岑参、李颀等人,就以集中地写这一方面的题材而闻名,形成了著名的所谓“边塞诗派”,以后的一些诗人也屡有创作。但这组小诗,却能在写同类生活和主题的作品中,做到“语意新奇,韵格超绝”(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组诗语),不落常套,这是值得赞赏的。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地严寒,多大风雪,这是许多边塞诗都曾写过的,所谓“九月天山风似刀”(岑参),所谓“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再夸张些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但总还没有风吹飞雪,雪借风势,而至于穿透刀瘢这样的形容使人来得印象深刻。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龄所写:“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其艰险痛苦情状已可想见;而这首小诗却写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又不是单就风雪本身来描写,而是说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苦。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是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至的形容,为了文蓄势。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传来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极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奋起对敌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急促高亢,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褚斌杰)

望海潮 上兰州守 中州府


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释】:
邓千江,金代词人,初不知名。后在金初张太慰镇西边时,有一士人邓千江者,献一乐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赠以白金百星 ,其人犹不惬意而去。(据刘祁《归潜志》)遂一举成名 ,奠定其在金词坛中的地位。
全词歌颂戌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 ,有气慨。开首“ 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 。“劳屯绣错”三句 ,“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 ,形相错如绣。”“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 ,“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 ,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得百二焉。”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 ,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 。“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
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 。“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 。“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 ,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 ,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指门坎,意指份内份外 。“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帮,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 。“这脱昼空”三句。“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 ,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 ,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 “成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 。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 。“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全词读后 ,豪气极生 。写景物赞叹了军营的雄伟,军旅的豪壮;写战场,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战后英姿 ;写将帅 ,不言将帅英豪,而言可比魏韩;写激情 ,虽有举杯同庆 ,又有凛然豪情。全词一气贯通,铮铮有力,更显雄豪风格。明人杨慎道:“金人乐府,称邓千江《尘海潮》为第一。”(《词品》)元人陶宗仪也叹道:“邓千江《望海潮》,可与苏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鱼儿》相颉。”(《辍耕录》)

夏州乱


汤显祖

夏州判军如互堡,迫挟藩王磔开府。
贺兰山前高射天,花鸟池南暗穿虏。
前年通渭血成壕,天上太白愁烽高。
不信秦人阮翁仲,铸金终得镇临洮。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满江红》词是否系岳飞所作?

张秀平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他在写作《满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很少有人怀疑《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第一个对此提出怀疑的余嘉锡,他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提出了两点疑问;岳飞孙子岳珂所编《金伦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这首词,而岳珂在收集岳飞的文章时,曾是不遗余力的,此集从编定到重刊,历经31年,为何未收此词?此其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赵宽亦未说所据何本,来历不明。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此词亦不 见于宋元人的著述,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此其二。作者进一步考证:在明代,北方鞑靼族倒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一个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阙”,“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

继余嘉锡之后,60年代后期,夏承焘也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赞同余氏的怀疑外,又从词的内容上找出了一个证据,即“贺兰山阙”的地名所指问题。他认为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此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这是一。如果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山”之类,其入于史书,始于北宋。唐宋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明中叶以后也是如此,若以泛指释岳飞的“乖背”,似也不通。此为二。

1980年,海内外又掀起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热潮。如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孙述宇的文章,再次对《满江红》的词作者提出了疑问。他首先指出《满江红》词中用了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是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拟作者是很容易写出这样一首词的。其次,他认为《满江红》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后者则是他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时惆怅心理的反映,相形之下,“《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

对此持不同意见的邓广铭、王起、李安等则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辩驳。邓广铭于1981年5月初著文指出,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他认为:第一,岳霖、岳珂两代人没有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岳飞的后代在这方面有遗漏。据现有的史料看,岳霖父子也确有遗漏的实证。如《宾退录》记载的岳飞的“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一诗,就不见于岳珂编的《家集》中,如果排除他们父子当时没有收集到的可能性就断定是假的,那么,这首诗如果又因为《宾退录》的失传后而出现在明人的著作中,就能对此怀疑吗?此外,从《满江红》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与岳飞其它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不问登坛万户侯”,不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吗?又如《家集》中的一些题记,都是岳飞行军作战时随时随地记下来的,应是他当时真实内心的记录。岳飞既然有《满江红》中体现的思想,又有作诗填词的本事,为什么不能填词抒怀呢?第二,关于《满江红》词中“踏破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所指问题,他认为“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即指广义的敌人。第三,如果《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是王越,那为什么要嫁名于岳飞,而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呢?他写的“踏破贺兰山阙”是实写,那么词中的“靖康耻,犹未雪”句是可以泛写的吗?如果是“反映明人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那么,这样的亡国事件是影射明朝的什么事体呢?如果撇开《满江红》一词反映的整体思想,而纠缠在“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上,似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李安则针对孙述宇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从史实和词的内容对照看,“三十功名尘与土”,可知是在岳飞30岁或30岁前后有感而作。岳飞30岁时,正掌朝廷方面大权(公元1133年),“因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 壮怀述志的《满江红》词”;而岳飞20多岁从军、30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与词中“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同。岳飞30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故在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因此,《满江红》是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年秋季9月下旬作于九江”。他还就《满江红》与《小重山》两词的格调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两词作于不同的时间,格调自然不同,不能以此非议作者。

综上所说,《满江红》词到底是不是岳飞作的?论争双方都持之有据,很难统一。这场争论还可能继续深入下去。不过,争论的双方都比较一致地肯定这首词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作用。

引自http://www.pep.com.cn/lishi/wanhuatong/lszm/36.htm
------------------------------------------------
[内容评析]国土沦亡之际,矢志报国的民族英雄心中一股悲怒之情难以抑制,凭栏远望,面对被金人占去的大片故国河山,怒不可遏,头发直竖,把帽子都冲起来了。这冲冠之怒正是岳飞以民族国家危亡为生命的几乎全部意义的外在化表现。「潇潇雨歇」更增壮怀,以复仇者的凛然大义,融合大英雄的发愤图强,作者禁不住情系四海而仰天长啸!一怒一壮,为全词定下一个气吞山河的总基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绍兴四年(1134),岳飞正值30岁,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险绝,尘满征衣,功名所值几何;八千里转战,昼夜兼程,追云逐月,前路正未可期。为了实现灭金复国的功业理想,作者谆谆告诫;千万别让宝贵的青春年华虚度,空留下枉然的悲切和愧悔!
词的下片抒写了词人志欲报仇雪耻的爱国激情及必胜信念。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还未洗雪,臣民复仇御侮的壮志何时熄灭?自「驾长车」以下,全用想像之词,直截了当;一旦驾战车长驱直入,踏破雄关险塞,报得大恨深仇,即要食其肉饮其血,抒发壮志,笑语豪情。那时,旧疆恢复,天朝一统,国家山河焕然一新,群臣拜舞阙下,山呼万岁,该是多么宏伟庄严、令人意气风发的情景!
这是一首表现复仇御侮、英雄壮志的千古绝唱。全词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壮采,语言朴实粗犷,音调高亢悲壮,「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难词注释]①等闲:轻易,随便。②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京师和中原沦陷,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一事。③贺兰山:在宁夏西北:一说为今河北磁县之贺兰山。④天阙:宫殿前的楼观,此指朝廷、皇帝。

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b/55b07/55b07021.htm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 ,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 ,九曲刚肠 ,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 ;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 。(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 。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之勉语 ,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 。金兵入据中原 ,亦可能败退“凶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 ?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 :“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幹 ,他作《贺新郎》词,也说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 ,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 西北”、“ 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凶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 。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 ,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 。“ 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 ,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梁司马画马歌


顾况

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仰秣如上贺兰山,
低头欲饮长城窟。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
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展处把笔欲描时,
司马一騧赛倾倒。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韦蟾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
弓刀千队铁衣鸣。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送李骑曹


贾岛

归骑双旌远,欢生此别中。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
朔色晴天北,河源落日东。贺兰山顶草,时动卷帆风。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