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谯周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11 17:56:53阅读:138
过五丈原
唐温庭筠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天晴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释】:
又作:
铁马云雕共绝尘, 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 从此谯周是老臣。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诗人是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诸葛亮而作。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此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写了这首诗。
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清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遵劲风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又有什么用呢?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由人”正照应“空寤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力,然而时势如此,叫他怎么北取中原,统一中国呢!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象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比较,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难怪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蔡厚示)
过伏龙祠
宋陈造
蜀栈荆江志未酬,两京直拟笑谭收。
仅容孱后存酅祀,谁遣东吴解魏仇。
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
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
咏史下·北地王谌
宋陈普
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
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和友人
唐韦庄
闭门同隐士,不出动经时。静阅王维画,闲翻褚胤棋。
落泉当户急,残月下窗迟。却想从来意,谯周亦自嗤。
筹笔驿
唐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梁父吟
宋张耒
豪俊昔未遇,白日无光辉。
隆中卧龙客,长啸视群儿。
九州英雄争着鞭,黄星午夜照中原。
君看慷慨有心者,乃是山东高帝孙。
老瞒赤壁抱马走,紫髯江左空回首。
世上男儿能几人,眼看袁吕真何有。
永安受诏堪垂涕,手挈庸儿是天意。
渭上空张复汉旗,蜀民已哭归师至。
堂堂八阵竟何为,长安不见汉官仪。
邓艾老翁夸至计,谯周鼠子辨兴衰。
梁父吟,君听取,
击节高节为君舞。躬耕贫贱志功名,
功名入手亡中路。逢时儿女各称雄,
运去英雄非历数。梁父吟,
悲复悲。古今人事半如此,
所以达士观如遗。庞公可是无心者,
何事鹿门招不归。
邓艾庙
唐唐彦谦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送郭方叔南充簿
宋文同
六月东山道,炎风满去鞍。
谯周之旧里,仇览此初官。
簿领无烦壅,图书好燕安。
清朝名路阔,慎勿学长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