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笙歌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08 17:57:17阅读:60

曲江


章碣

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无穷罗绮填花径,
大半笙歌占麦畦。落絮却笼他树白,娇莺更学别禽啼。
只缘频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


沁园春·柳眼偷金


无名氏

柳眼偷金,梅肌晕玉,春信已催。正浅寒天气,嫩晴日色,雨收巫峡,烟卷蓬莱。青鸟衔音,彩鸾迎驾,白昼传呼王母来。屏帏里,看合欢杯尽,连理花开。笙歌上下楼台。更罗绮丛中薰麝煤。想雪香酥暖,粉娇翠软,风流乐事,慰惬情怀。花帽兰袍,皂鞋槐简,谁似何郎年少才。人偕老,类鸳鸯匹偶,鸾凤和谐。


邯郸宫人怨


崔颢

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
自言乡里本燕赵,少小随家西入秦。
母兄怜爱无俦侣,五岁名为阿娇女。
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
十三兄弟教诗书,十五青楼学歌舞。
我家青楼临道旁,纱窗绮幔暗闻香。
日暮笙歌驻君马,春日妆梳妾断肠。
不用城南使君婿,本求三十侍中郎。
何知汉帝好容色,玉辇携归登建章。
建章宫殿不知数,万户千门深且长。
百堵涂椒接青琐,九华阁道连洞房。
水晶帘箔云母扇,琉利窗牖玳瑁床。
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
恩情莫比陈皇后,宠爱全胜赵飞燕。
瑶房侍寝世莫知,金屋更衣人不见。
谁言一朝复一日,君王弃世市朝变。
宫车出葬茂陵田,贱妾独留长信殿。
一朝太子升至尊,宫中人事如掌翻。
同时侍女见谗毁,后来新人莫敢言。
兄弟印绶皆被夺,昔年赏赐不复存。
一旦放归旧乡里,乘车垂泪还入门。
父母愍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
念此翻覆复何道,百年盛衰谁能保?
忆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时草。
少年去去莫停鞭,人生万事由上天。
非我今日独如此,古今歇薄皆共然。


闻蛩


郭震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胜胜慢/声声慢


李商英

香浮椒柏,暖入酴酥,非烟晓生帘幕。绛阙真仙,来自五云楼阁。青霁路岐游遍,排冠归、水晶城郭。萧散处,有壶中日月,故园猿鹤。好是朱颜难老,嬉游处,不减少年行乐。正好寻春,莫负燕期莺约。沉沉洞天向晚,按官商、重调音乐。愿岁岁,听新声,笙歌院落。


疏山


俞鼐

路入千岩紫翠深,溪山好向梦中寻。
松风洗净笙歌耳,泉石挽回花柳心。
曲水流觞追禊事,茂林修竹是出阴。
兰亭旧墨空磨灭。俛仰人间成古今。


清明日湖上晚步


敖陶孙

一百五日苦多雨,二十四花能几风。
壮心欲与儿女竞,春事翻成寇盗空。
公私蛙合笙歌里,客主山张图画中。
作意后游仍独醉,西湖莫忘还来翁。


宝鼎现·绿杨欲舞


程珌

绿杨欲舞,红杏微笑,春工渐侈。试偻指、自从嘉定,数到宝庆□□里。无一岁、不书年大有,问元功谁燮理。□□□、於变雍熙,如此自当千岁。况是端笏蓬莱陛。但看雍容、玉立山峙。炼五色、补天无迹,扶日天衢光四被。安清祐、填群心声色,恬然如谈笑耳。更八荒、民生奠枕,此著又当千岁。又况善述先猷,严武备、不开边鄙。阴功遍南北,千岁未多畴祉。且说总是三千岁。此际方岐嶷。听今日、处处笙歌,何止南楼十二。


南园


周元明

熳烂花时锦绣张,无端下马击垂杨。
山亭水阁笙歌地,合与行人作醉乡。


送娄伯高游吴


牟巘五

桃花水暖清明前,长堤柳色青如烟。
男儿年少重意气,春风买醉吴江船。
西湖三月春更好,笙歌锦绣神仙鸟。
紫燕楼深翠黛间,碧罗天净杨花老。
兴亡往事置勿论,千金不惜酬歌尊。
酒酣莫作后庭曲,游人思断江南魂。
去去知君访陈迹,吴山吴水青历历。
花残钿碎馆娃空,春草年年为谁碧。
君行正乐我为愁,白发送君思旧游。
平生漫浪无似我,努力功名须黑头。


渔家傲·腊月年光如激浪


欧阳修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根向。谢女雪诗真绝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此去青春都一饷。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


白头母吟


杨基

白头母,乌头妇,妇姑啼寒抱双股。
妇哭征夫母哭儿,悲风吹折庭前树。
家有屋,屯军伍,家家有儿遭杀虏。
越女能嘲楚女词,吴人半作淮人语。
东营放火夜斫门,白日横尸向官路。
母言我侬年少时,夫妻种花花绕蹊。
夫亡子去寸心折,花窦花窠成瓦埒。
十年不吃江州茶,八年不归姊妹家。
兰芽菊本已冻死,惟有春风荠菜花。
只怜新妇生苦晚,不见当时富及奢。
珠帘台榭桃花坞,笙歌院落王家府。
如今芳草野乌啼,鬼火磷磷日未西。
侬如叶上霜,死即在奄忽。
新妇固如花,春来瘦成骨。
妇听姑言泪如雨,妾身已抱桥边柱。
纵使征夫戍不归,芳心誓不随波去。


春思


陈言

珠箔上银钩,春花压翠楼。
笙歌何处响,鹦鹉对人愁。


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


欧阳修

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宫词


宋白

新生帝子浴漪兰,三日宫中列绮筵。
嫔御称觞呼万岁,笙歌一片夜掀天。


醉落魄/一斛珠


范成大

马蹄尘扑。春风得意笙歌逐。款门不问谁家竹。只拣红妆,高处烧银烛。
碧鸡坊里花如屋。燕王宫下花成谷。不须悔唱关山曲。只为海棠,也合来西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吗?“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张明非)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 :“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 ”奔驰而至 ,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

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 ,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 ”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张明非)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
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
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
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
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
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
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
陈宠觱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便除庶子抛却来,
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
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
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
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
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
须是倾城可怜女。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如君所言诚有是,
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
亦拟随宜且教取。


绛都春·螺屏暖翠


吴文英

螺屏暖翠。正雾卷暮色,星河浮霁。路幕递香,街马冲尘东风细。梅槎凌海横鳌背。倩稳载、蓬莱云气。宝阶斜转,冰娥素影,夜清如水。
应记。千秋化鹤,旧华表、认得山川犹是。暗解绣囊,争掷金钱游人醉。笙歌晓度晴霞外。又上苑、春生一苇。便教接宴莺花,万红镜里。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