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望海楼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04 13:41:53阅读:70

寄临海姚中丞


杜荀鹤

夏辞旌旆已秋深,永夕思量泪满襟。风月易斑搜句鬓,
星霜难改感恩心。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
虽有梦魂知处所,去来多被角声侵。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简析】:
这首诗作并非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诗可理解为惜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东,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进取,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周啸天)

闵荒诗


元结

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
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
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山生回沟。
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船舲状龙鹢,若负宫阙浮。
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
不知新都城,已为征战丘。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
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
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
自得隋人歌,每为隋君羞。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
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
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吾闻古贤君,其道常静柔。
慈惠恐不足,端和忘所求。嗟嗟有隋氏,惛惛谁与俦。


奉同铁崖赋寄玉山


李廷臣

玉山溪路接仙源,渔郎系舟老树根。
望海楼台浮远市,开门湖水落清尊。
珠光弄月寒丹室,石气酣云暖药园。
闻说铁仙曾此宿,吹箫清夜洞庭翻。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刘禹锡

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
碧池涵剑彩,宝刹摇星影。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


寄杜北山


王镃

倦客萧萧两鬓秋,柳丝无力绊归舟。
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
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
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注释】: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王思宇)

想东游五十韵


白居易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
坐有湖山趣,行无风浪忧。食宁妨解缆,寝不废乘流。
泉石谙天竺,烟霞识虎丘。馀芳认兰泽,遗咏思蘋洲。
菡萏红涂粉,菰蒲绿泼油。鳞差渔户舍,绮错稻田沟。
紫洞藏仙窟,玄泉贮怪湫。精神昂老鹤,姿彩媚潜虬。
静阅天工妙,闲窥物状幽。投竿出比目,掷果下猕猴。
味苦莲心小,浆甜蔗节稠。橘苞从自结,藕孔是谁锼。
逐日移潮信,随风变棹讴。递夫交烈火,候吏次鸣驺。
梵塔形疑踊,阊门势欲浮。客迎携酒榼,僧待置茶瓯。
小宴闲谈笑,初筵雅献酬。稍催朱蜡炬,徐动碧牙筹。
圆醆飞莲子,长裾曳石榴。柘枝随画鼓,调笑从香球。
幕飏云飘槛,帘褰月露钩。舞繁红袖凝,歌切翠眉愁。
弦管宁容歇,杯盘未许收。良辰宜酩酊,卒岁好优游。
鲙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饱餐为日计,稳睡是身谋。
名愧空虚得,官知止足休。自嫌犹屑屑,众笑大悠悠。
物表疏形役,人寰足悔尤。蛾须远灯烛,兔勿近罝罘。
幻世春来梦,浮生水上沤。百忧中莫入,一醉外何求。
未死痴王湛,无儿老邓攸。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
去去无程客,行行不系舟。劳君频问讯,劝我少淹留。
云雨多分散,关山苦阻修。一吟江月别,七见日星周。
珠玉传新什,鹓鸾念故俦。悬旌心宛转,束楚意绸缪。
驿舫妆青雀,官槽秣紫骝。镜湖期远泛,禹穴约冥搜。
预扫题诗壁,先开望海楼。饮思亲履舄,宿忆并衾裯.
志气吾衰也,风情子在不。应须相见后,别作一家游。

【注释】:
原序:大和三年春,予病免官后,忆游浙右数郡,兼思到越一访微之。故两浙之间,一物已上,想皆在目,吟且成篇,不能自休,盈五百字,亦犹孙兴公想天台山而赋之也。

题虎丘次蒲章二公韵


王仲敏

匆匆乘诏解行舟,早晚重来此地游。
今日湖山诗似杜,当年庠序学如丘。
烟波初入朝宗浦,风月还思望海楼。
红旆碧幢留不住,空余遗爱在南州。


望海岭


陶弼

望海楼高目力宽,海潮来处是天根。
日边市舶程途远,水外亭台景象昏。
巨鳄出时防患害,大鵰当北各飞翻。
将军有意还铜柱,俯看南溟气欲吞。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