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何的诗句是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3-16 12:36:30阅读:116
孤屿亭
宋郑侠
峰峦何迤逦,天际相依倚。
如何是孤屿,独立澄明裹。
题黄岩蔡氏青在亭
宋高斯得
逢人说爱山,谁何是真爱。
苟无丘壑情,在眼犹不在。
君看终南客,岂不卧兴对。
奈何心自盲,坐失烟霞熊。
蔡侯故静者,肯与青山背。
作堂老其间,列岫俨襟带。
萝月散庭隅,白云屯户外。
疏棂纳遥碧,平几挹横黛。
青山信在兹,心镜两融会。
岂效逋客徒,匿情绐松桧。
咨余秉微尚,颇亦厌尘壒。
幸君分半青,著工函丈对。
惜奴娇·山染青螺缥渺
宋巫山神女
山染青螺缥渺,人间难陟。有珍珠光照,昼夜无休息。仙景无极。欲言时。汝等何知。且修心,要观游,亦非。大段难易。下俯浮生,尚自争名逐利。岂不省,来岁扰扰兵戈起。天惨云愁,念时衰如何是。使我辈、终日蓬宫下泪。
偈颂三十六首
宋释如珙
小屎坑,大屎坑,
浸不杀底出来。我有一句向你道,
如何是佛,干屎橛。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释可湘
十方国土中,惟有一乘法。
如何是一乘法,梅雨过,
芰荷香,薰风殿阁生微凉。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宋杨万里
厌见山居要出来,出来厌了却思回。
人生毕竟如何是,且看桃花晚{上艹下含}开。
答僧问
宋释如珏
如何是佛烂冬瓜,咬著冰霜透齿牙。
根蒂虽然无窖子,一年一度一开花。
雪中有感
宋胡仲弓
闾阎愁叹不堪闻,风雪如何是作嗔。
白玉楼台银步障,只宜富贵不宜贫。
其三
宋柳永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
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
,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
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
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远别离
唐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注释】:
雷:指云。
言:指云。
何:指谁。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一提到这些诗句,人们心理上都会被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就立即能获得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渲染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唤着风雨。但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却又让人感到不是单纯写景了。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不象是说皇帝昏聩、政局阴暗吗?“猩猩啼烟兮鬼啸雨”,不正象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吗?而对于这一切,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即使说了,又何补于世,有谁能听得进去呢?既然“日惨惨”、“云冥冥”,那末朝廷又怎么能区分忠奸呢?所以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好象正在对我发怒呢。这雷声显然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但与上面“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相呼应,又象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段议论性很强,很象在追述造成别离的原因:奸邪当道,国运堪忧。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象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象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说啊。《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载:尧年老德衰为舜所囚。《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由于忧念国事,诗人观察历史自然别具一副眼光:尧幽囚、舜野死之说,大概都与失权有关吧?“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不是死得暧昧,何至如此呢!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风波远逝,去而无应。“见苍梧之深山”,着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更加深了一步。“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又岂有止期?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天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元代萧士赟认为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这种说法是可信的。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强调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妻子。后来在马嵬事变中,玄宗和杨贵妃演出一场远别离的惨剧,可以说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这些话很象他在《梁甫吟》中所说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轰震天鼓。……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不过,《梁甫吟》是直说,而《远别离》中的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地带出的。诗仍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让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诗人是明明有许多话急于要讲的。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咙喊破了,也决不会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补”!况且诗人自己也心绪如麻,不想说,但又不忍不说。因此,写诗的时候不免若断若续,似吞似吐。范梈说:“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反复行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转引)这是很精到的见解。诗人把他的情绪,采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余恕诚)
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
宋释重顯
如何是宾中主。云兆分其五,
又曰引。〔颂〕宾中之主,
玄沙猛虎。半合半开,
唯自相许。
龙翔真歇和尚求诗赠一首
宋苏籀
象骨岩居闽府教,江海两封黄纸召。
孤云自南仍更东,阻觐尧蓂友廊庙。
讲通时论毗昙经,一佛出世只为人。
凝师白传有真契,凿齿弥天必相值。
河汉滔滔渺涯涘,三反九折时游戏。
簦屩跻堂累千辈,鍧雷激电非思议。
毫忽微差失大千,同尽鸳鸿与蝼蚁。
菩提一切皆具足,刮膜分光诚岂弟。
体味龙宫七佛书,卢老面目云何是。
余生流浪无明窟,回首尘尘非自己。
季咸鬼眼必见窥,和璞妙算应不遗。
大士知言善呵蔽,朝闻夕殒甘如饴。
疑蛇一祛病当愈,识路还家要有时。
金华士女涕泗流,胡为决往龙翔游。
是间虽住亦非住,奔轶常行祖师处。
偈颂七十六首
宋释师观
暑退凉生,风高露冷。
叶落归根,藏头露影。
赵州吃茶,云门故饼。
如何是道,明眼落井。
辛酸吟
宋邵雍
辛酸既不为中味,商徵如何是正音。
举世未能分曲直,使谁为主主心平。
渔父词
宋薛师石
邻家船上小姑儿,相问如何是别离,
双堕髻,一弯眉,
爱看红鳞比目鱼。
偈颂十六首
宋释如净
如何是四稜蹈地,入三摩存分别智。
若是有事而不通,知未知伊彼元气。
沁园春·古往今来
宋无名氏
古往今来,一刹那间,又早百年。任石崇富贵,陈平贫贱,颜回短命,盗跖长年。南陌新阡,北邙旧*冢,尽是许多愚共贤。全不见,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只因不炼还丹。个个道凡夫无宿缘。庭前顽石,尚能听法,城南老树,犹解成仙。斗酒篇诗,张琴只剑,且结人间欢喜缘。人问我,如何是道,笑指青天。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冯豹
宋林同
中人持被覆,尚得帝恩深。
子职竟何是,终求慰母心。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无言亭
宋苏轼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木平像吾友宣老所藏宣示寂久矣余因归朱方遇
宋吴则礼
布袜元不破,霜雪遮头颅。
政自要老丑,肯剃颔底须。
经卷聊关身,帐座种种无。
安用古铜瓶,捉以高鼻奴。
草鞋挂龙床,九州一蚍蜉。
如何是木平,初落斤斧欤。
庞眉宣道人,缅想骨已枯旧炊玉粒饭,
洗钵独我呼。跛跛迁臣归,
饥面黧且癯。至今说法处,
井索缠辘轳。唐时李卫公,
铸铁为浮图。此塔有坏灭,
是事端勿渝。
【原题】:
木平像吾友宣老所藏宣示寂久矣余因归朱方遇其徒慈俊乞得之喜而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