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诗句中含襄阳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5-12 08:36:40阅读:370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苏轼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屦中。
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烂熟滴?皆红。
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


寄张襄州


王安石

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
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
故家遗俗应多在,美景良辰定不空。
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


襄阳怀古


苏洵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重建岘山羊侯祠歌


王洙

襄阳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岘名特尊。
山形卑堕不峻极,屹若巨首临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绝水阙左非其亹。
砠巅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罗芳荪。
汉流长骛滨其足,东望瀰迆皆平原。
槎头下瞰罟罶集,蔡洲近眺田园蕃。
何物兹山匪秀出,得使今古闻听喧。
自昔羊公好登览,山名直为贤者存。
鹿门望楚镇区境,凤林冠盖延山樊。
丹岩翠壁互幽胜,日月亏蔽烟岚屯。
公胡遗彼而乐此,谈者未始聊诊论。
吾谓圣达意超豁,高览便欲周乾坤。
孔登泰山小天下,阮升广武叹竖昏。
会稽探穴禹书出,之罘望海云涛翻。
此中风景亦虚远,极目见尽江山源。
东吴未定劳机策,置酒啸咏纾忧烦。
数顾润甫恤躬后,誓将百岁游清魂。
对公盛德与山永,正唯湛辈如公言。
今兹去公仅千载,凛然英气犹轩轩。
我来追古一长息,旧迹废毁成悲吞。
民豪占山童其木,嘉植不得容本根。
利取薪苏积稛絭,粥之陶瓬供烧燔。
羊公无庙忽不祀,但纵淫鬼歆牲蘩。
中庭有碑即堕泪,至今观者怀仁恩。
於民何诛不足问,非民忘德由官惛。
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
思仁爱树恭所茇,禁止樵伐修壖垣。
且欲王命得守固,謄言状事驰九阍。
书闻天子蒙报可,金石款刻垂后昆。
使民永念古遗受,勖尔风化常丕敦。


登拟岘台


易士达

叔子声名千古香,几多遗爱在襄阳。
后来景行瞻先哲,善政丰碑共久长。


襄阳乐


苏辙

谁言襄阳苦,歌者乐襄阳。
太守刘公子,千年未可忘。
刘公一去岁时改,惟有州南汉水长。
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
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
泽中多水原上乾,越人为种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汉水鱼多去满船。
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


从厚卿乞移水仙花


韩维

翠叶亭亭出素房,远分奇艳自襄阳。
琴高住处元依水,青女冬来不怕霜。
异土花蹊惊独秀,同时梅援失幽香。
当年曾效封培力,应许移根近北堂。


游鹿门不果


曾巩

方舟下秋濑,已远汉南城。
念昔在郡日,苦为尘网婴。
低心就薄禄,实负山水情。
鹿门最秀发,十里行松柽。
宿幌白云影,入窗流水声。
庞公昔抱道,遯世此躬耕。
风雨塞天地,伺晨独先鸣。
故岩但闻说,已觉醒朝酲。
及兹道途出,谓谐猿鹤迎。
顾值深泞阻,独怜幽思并。
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


渡汉江


元稹

嶓冢去年寻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山遥远树才成点,
浦静沉碑欲辨文。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送郑老归襄阳


袁凯

我爱襄阳老郑虔,高楼吹笛动秋烟。
他时若有平安信,即寄江东估客船。


满江红·千古襄阳


李曾伯

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连帅是,并州绩。宾佐有,雍丘逖。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


太守宋监丞新三先生祠刊二刘遗文以二诗纪实


刘克庄

俱事重华著直声,百年藏藁未流行。
世评谏疏如刘向,公读遗书感乐生。
里有襄阳耆旧传,史无齐鲁大臣名。
孤孙白首荒家学,甘作滕民负耒耕。


甲寅寒食日访徐子融子融同出游晚归志所历二


陈文蔚

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
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
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
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
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
百种斩红紫,意气各雄奈。
忽焉有如呼,径醉碧桃家。
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
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
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
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
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
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
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
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
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
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
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
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
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
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
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
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
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
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
聊为赋此诗,醉笑歌龙蛇。

【原题】:
甲寅寒食日访徐子融子融同出游晚归志所历二十六韵

菊潭二首


李蓘

浩荡李青莲,清狂孟襄阳。
当时各到菊潭上,风流对酒酣壶觞。
山树槭槭山菊老,谷中人寿今多少。
高贤已去碧山空,千载流光一归鸟。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本诗又题作《汉江临泛》。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番家冢山,流经湖北省襄阳,至汉口入长江。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称三湘。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市。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襄阳。

【简析】:
全诗描绘了山川美景,特别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语绝妙。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徐应佩 周溶泉)

临江仙·二十四桥明月好


王奕

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鹤飞仙去总成休。襄阳风笛急,何事付悠悠。几阕平山堂上酒,夕阳还照边楼。不堪风景事回头。淮南新枣熟,应不说防秋。


感怀寄杨公济


强至

身世飘飖水上萍,时情暗淡草边萤。
百年日月空忧喜,一笑乾坤任醉醒。
此外浮沈俱委命,相逢汝我即忘形。
寻山各有襄阳马,莫遣题诗笔暂停。


翁尉以诗送莲并酒


李弥逊

不复西河吹踽凉,真成仙吏隐襄阳。
一生可了酒供座,千顷平铺花绕塘。
皓腕折香庶老眼,长须洗杓荐新尝。
肯分臭味同衰朽,好语犹惊得夜光。


金陵二首


晁说之

上帝於人靡有常,江流何处任兴亡。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故自无人比叔子,尚怜有意保襄阳。
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


岘山


张羽

苍山走南门,雉堞隐相并。
明湖眇东汇,乱石皆北向。
势如渴虹奔,饮首临巨涨。
孤亭压其颠,洼石类盆盎。
十手可对饮,斧凿自天匠。
平生爱山水,脱身事幽访。
落帆绝壁下,登探俯清旷。
冥冥沙鸟逝,泛泛渔舟漾。
崩崖露黄肠,云是古人葬。
我闻襄阳山,兹名乃相况。
羊公仁足怀,杜子功可尚。
当时一跻攀,山势益增壮。
愧我非古人,登兹独惆怅。
且当随鸥鹭,散发凌浩荡。
长啸天地间,身名两俱忘。
“并”,音“傍”,与“忘”皆去声。


  • 上一篇: 诗句含 你 字
  • 下一篇:诗句关于过客
  •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