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枣花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5-03 18:48:03阅读:184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此词为作者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上片写景,也写人,并点出季节,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在叫卖黄瓜。作者抓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接下来一句写作者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结尾一句,写作者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二则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宜阳山中
明李祯
绿阴重叠鸟间关,野枣花香宿雨残。
天遣浮云都卷尽,教人一路看青山。
江城子·枣花金钏约柔荑
宋秦观
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玉笙初度颤鸾篦。落花飞。为谁吹。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游仙
宋詹珂
弱龄秉永向,撰念游蓬瀛。
腾盖玄圃台,投辔赤霞城。
紫府五香馥,丹丘四照萦。
班龙何夭矫,青凤来相迎。
道逢王子乔,手曳芙蓉旌。
灵风袭霓裳,邀我谒瑶京。
天帝坐丛霄,群仙列两楹。
羽节自飘扬,众乐锵然鸣。
授我金龟秘,锡我玉室名。
渴漱沆瀣浆,饥饵橘树英。
忘形思入玄,道在岂求赢。
流觉神驱尽,逍遥云翮轻。
枣花千岁结,桃核万年成。
海水扬尘竭,天衣拂石平。
祈年本无分,望仙徒自营。
寄谢樊笼士,那知遗世情。
阮郎归·月棂疏影照婵娟
宋周紫芝
月棂疏影照婵娟。闲临小玉盘。枣花金钏出纤纤。棋声敲夜寒。飞雹冷,水精圆。夜深人未眠。笑催炉兽暖衾鸳。莫教银漏残。
田间杂咏(六首)
明樊阜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
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缫车
宋邵定
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
西家捲丝雪满籰。汝家蚕迟犹未箔,
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
待得女缫渠已着。懒归儿,
听禽言,一步落人后,
百步输人先。秋风寒,
衣衫单。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唐李贺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此诗忆昌谷山居之清幽。
注:
1:奉礼:奉礼郎。原为治礼郎,唐高宗时,因避讳,改奉礼郎。从九品上。
2:昌谷:在河南宜阳。
3: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言人去官闲也。
4:长槍江米熟:吴正子注云:"汉上呼好米,有曰长腰槍者,非米粒似之乎?"王琦注云:"是槍字,即铛字也。"三足,温酒器也。 江米,或是菇米,或谓江乡所产之米。或云,糯米也。
5:向壁悬如意:如意,用以指画向往也,铁制。
6:当帘阅角巾:角巾,巾之四方者,家居之冠也。方扶南云:阅字可疑,义似不老。
7:犬书曾去洛:陆机有骏犬,名黄耳。机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汝能赍书归家否?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竹筒盛之,系 犬颈。寻路南走,遂至家,得报还洛。
8:鹤病悔游秦:鹤病,卧病如鹤垂翅,志屈难伸也。王琦注云:当因其妇卧病故与?郑启诗:"鲲为鱼队潜鳞困,鹤处鸡群病翅低。 "非指妻病也。又,杜牧《李长吉歌诗序》云:"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 秦,长安也。
9:土甑封茶叶:土甑,古以土为甑,烧之,乃瓦甑。封茶叶,以甑蒸茶也。
10:山杯鎻竹根:竹根为杯,饮器也。庾信诗:"山杯捧竹根。"杜甫诗:"共醉终同卧竹根。"
11: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董懋策云:空有满船之明月,何人棹破溪云而行游耶?
附:
萧五云评曰:故居岂无桃李可忆,而独指桃花者?岂用范阳公主思乡枣事耶?
--------凤尾竹客 撰<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
送弟禹臣
宋梅尧臣
王都寓居树阴少,惟有墙隅两株枣。
去年相见枣花开,今年相别棘实好。
枣实未剥风莫吹,我鬓愁多似蓬葆。
淮南到时何所逢,秋叶萧萧蟹应老。
忆昔共归江上初,对饮芦洲月如缟。
半夜鱼跳镜破光,万事{左月右鹬去鸟}然何足道。
自此重经二十秋,不改青青岸旁草。
寿安歇马重吟
唐白居易
春衫细薄马蹄轻,一日迟迟进一程。野枣花含新蜜气,
山禽语带破匏声。垂鞭晚就槐阴歇,低倡闲冲柳絮行。
忽忆家园须速去,樱桃欲熟笋应生。
茶中杂咏·茶瓯
唐皮日休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诗一首
宋王曙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惟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宋王之道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遮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注释】
⑴陈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⑵阴:同“荫”。一作“叶”。
⑶“青山”二句:是说陈章甫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一说因为思乡很快就回来了,意即早晨辞别故乡的青山,晚上又见到了。嘶:马鸣。
⑷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⑸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宽大的脑门。颡:前额。
⑹贮:保存。
⑺“不肯”句:是说不肯埋没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业。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只得请示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赞美,陈章甫也因此名扬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顺。
⑻“东门”二句:写陈章甫虽仕实隐,只和作者等人饮酒醉卧,却把万世看得轻如鸿毛。酤(gū)酒:买酒。饮:使……喝。曹:辈,侪。皆:一作“如”。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
⑼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⑽郑国游人:李颀自称,李颀寄居的颖阳(今河南许昌附近),是春秋时郑国故地,故自称“郑国游人”。
⑾洛阳行子:指陈章甫,他经常在洛阳、嵩山一带活动,故称。
⑿“闻到”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你已经罢了官,现在他们会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乡。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故林。”
【赏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对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