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朝闻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5-03 14:32:35阅读:85

论语绝句一百首


张九成

白首穷经恨不知,书生辛苦竟何为。
一朝闻道无余事,若较寻常死亦迟。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为西封侯作

南北朝
何逊

皇德无余让。
重规袭帝勋。
垂衣化比屋。
睠顾慎为君。
翾飞悦有道。
卉木荷平分。
宸襟动时豫。
岁序属凉氛。
城霞旦晃朗。
槐雾晓氤氲。
鸾舆和八袭。
凤驾启千羣。
羽觞欢湛露。
佾舞奏承云。
禁林终宴晚。
华池物色曛。
疏树飜高叶。
寒流聚细文。
晴轩连瑞气。
同惹御香芬。
日斜迢递宇。
风起嵯峨云。
运偶参侯服。
恩洽厕朝闻。
于焉藉多幸。
岁暮仰游汾。


题王黄州墨迹後


黄庭坚

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舂。
圣人怀余巧,故为万物宗。
世有斲泥手,或不待郢工。
往时王黄州,谋国极匪躬。
朝闻不及夕,百壬避其锋。
九鼎安盘石,一身转孤蓬。
浮云当日月,白发照秋空。
诸君发蒙耳,汲直与臣同。


马周见太宗图


高启

封事朝闻夕拜官,新丰无复客衣寒。
书生未有鸢肩相,只说君臣际会难。


金刚随机无尽颂·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释印肃

忻悲泪湿巾,忆昔枉精神。
今朝闻道矣,夕死也甘心。


沁园春·道德阴符


侯善渊

道德阴符,宝藏灵文,贤圣尽钦。论杳冥恍惚,精微至道,有无升降,动静浮沉。六洞飞玄,三宫妙化,*匹双关两间侵。明虚谷,大无穷无测,非浅非深。灵光照满清音。混一气方知合古今。奈迷人不晓,多能几会,傍门小法,乱觅胡寻。背觉合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休嗔道,恐功无显验,败坏初心。


前岁春仆与献臣同饯常山公于苑西曾未再朞已


宋庠

昔岁西郊饯,曾瞻出守麾。
今年东第哭,便叹哲人萎。
辰巳空成识,膏肓不遇医。
诘朝闻衮敛,心拆寝门悲。

【原题】:
前岁春仆与献臣同饯常山公于苑西曾未再朞已均师门之痛兼承即日亲奉攒涂追往今哽涕无已因成短诗抒感谅心契之同戚也

和芥庵韵


陈耆卿

孟轲谈一本,孔子号无我。
圣贤超警趣,不作流俗堕。
故能贯堪舆,中立而不颇。
黄冠宗无为,衲子只打坐。
言若高峭甚,又与圣贤左。
须於真实处,大海稳扶柁。
须於疑似间,曲户牢着锁。
世道震遂泥,人心履俱跛。
竞作夔怜蟀,徒劳螟祝臝。
芥庵之心镜,渊珠光彻颗。
常时足欢娱,此日类坎轲。
乃能贞其颐,不为名利杂。
敲棋声落枰,哦诗气摧垛。
此外澹一视,泰山如草蓏。
未妨师孔孟,匪涉佛老情。
汩余抱孤戆,匪惟絷庸琐。
涉世虽云阔,诣理犹未妥。
正性水下月,邪焰风中火。
因子当自强,朝闻夕死可。


寒鸦词


张耒

寒鸦来时九月天,黄梁萧萧人刈田。
啼声清哀晚纷泊,迭和群音和且乐。
朋飞聚噪动百千,颈腹如霜双翅玄。
风高日落田中至,部队崩腾钲鼓沸。
高林古道榆柳郊,落叶晴霜荆棘地。
志士朝闻感岁华,田家候尔知寒事。
垄头雪消牛挽犁,荡漾春风吹尔归。
投寒避暖竟何事,长伴燕鸿南北飞。
我滞穷城未知返,为尔年年悲岁晚。
扁舟东下会有期,明年见尔长淮岸。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文天祥

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
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
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
手有韦编在,朝闻夕死休。


哭居尘禅师


徐照

今朝闻实信,一只海船遥。
此世永相隔,何僧可与交。
茶从秋后尽,门绝月中敲。
昨夜山家梦,亲曾到石桥。


灵辩大师归江南


金君卿

睿赞释真筌,惟师得本原。
歌时诗百首,祝圣颂千言。
巨轴朝闻御,方袍夕拜恩。
江南归旧隐,高卧老乾坤。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姚奠中)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阁六首


苏辙

决狱初迎雨,开仓旋嚷。
青黄今接夏,饥疫免忧春。
帘密风时度,宫深日倍长。
纻罗随节赐,黍麦趁新尝。
执热宁忘濯,清心自释烦。
东朝闻好语,畏日解余暄。
山磨玉尘除旧廪,捧箱采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两殿欢声外得知。
舟楫喧呼招屈处,禽鱼鼓舞放生中。
百官却拜枭羹赐,凶去方知舜有功。
玉殿清虚过暑天,草庐烦促念民编。
外家近许迁新宅,不遣司农费一钱。


挽王郎中五首


陈淳

早得名师友,渊源正不他。
持身庄以重,接物简而和。
游夏文章学,求由政事科。
朝闻今可矣,为恨复云何。


春来闻故旧多云亡者作诗示同志


曾几

雁足曾无一字收,有时书到却生愁。
故人叠叠半黄壤,今我萧萧全白头。
大抵百年皆逝水,可怜万事只浮沤。
朝闻夕死真吾道,圣处工夫办得不。


呈衡州使君先生二首


赵蕃

当年月以秋中过,今岁凉因闰故迟。
渴想话言思亟见,暑侵鞍马敢云疲。
曾闻遗俗有存者,岂若吾身亲见之。
少不如人今老矣,朝闻夕死庶几为。


龙翔真歇和尚求诗赠一首


苏籀

象骨岩居闽府教,江海两封黄纸召。
孤云自南仍更东,阻觐尧蓂友廊庙。
讲通时论毗昙经,一佛出世只为人。
凝师白传有真契,凿齿弥天必相值。
河汉滔滔渺涯涘,三反九折时游戏。
簦屩跻堂累千辈,鍧雷激电非思议。
毫忽微差失大千,同尽鸳鸿与蝼蚁。
菩提一切皆具足,刮膜分光诚岂弟。
体味龙宫七佛书,卢老面目云何是。
余生流浪无明窟,回首尘尘非自己。
季咸鬼眼必见窥,和璞妙算应不遗。
大士知言善呵蔽,朝闻夕殒甘如饴。
疑蛇一祛病当愈,识路还家要有时。
金华士女涕泗流,胡为决往龙翔游。
是间虽住亦非住,奔轶常行祖师处。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刘景复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四弦拢拈三五声,
唤起边风驻明月。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窸窣。倒腕斜挑掣流电,
春雷直戛腾秋鹘。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夸有仙骨。
我闻天宝十年前,凉州未作西戎窟。麻衣右衽皆汉民,
不省胡法暂蓬勃。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
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汉土民皆没为虏,
饮恨吞声空嗢咽。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
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河湟咫尺不能收,
挽粟推车徒兀兀。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


梅尧臣

朝闻单骑归,径走至其第。
扣门童仆顽,拒我色甚戾。
不顾遂登堂,有马堂下系。
辨诈大呼卿,稍应西屋际。
逡巡冠带出,青绶何曳曳。
有似缩壳龟,藏头非得计。
况与二三子,交分久已缔。
恕尔避客尤,新婚复新婿。


  • 上一篇: 含朝的诗句
  •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