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碧草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9 20:30:23阅读:187
陪陈太守游南山道院
宋宋贶
漫陪仙吏访仙乡,仙室倾颓迳路荒。
碧草护坛麏有迹,红桃照井水浮香。
岩边鹤返曾千岁,梦里丹分近一囊。
最怜仙术神如此,何不霞新炼药房。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周汝昌)
上元元年(760)春 ,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耕读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写下这首七律《 蜀相》,抒发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 ,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怅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总的说来,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
此公初至成都时作。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册亮为丞相,录尚书事。《方舆胜览》:庙在府西北二里。武侯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中。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
丞相祠堂何处寻①?锦官城外柏森森②。映阶碧草自春色③,隔叶黄鹂空好音④。三顾频繁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长使英雄泪满襟⑧。
(上四祠堂之景,下四丞相之事。首联,自为问答,记祠堂所在。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忠简公临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
①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朱子《纲目》大书丞相亮出师,先后同旨。题称蜀相,仍旧称耳。《寰宇记》:诸葛武侯祠,在先主庙西,府城西有故宅。王逸《楚辞注》:“公卿祠堂。”②《华阳国志》:成都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官。孙季昭曰:成都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赵注】或以其地有锦官,如铜官、盐官之类。此更见官字取义。尝观范至能参政作诗,每官为一集,所著《锦官集》,盖镇成都时作,乃亲见成都为锦官城,故取以名之耳。【顾注】《儒林公议》曰:成都先主庙侧,有诸葛武侯祠,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刻存焉。唐末渐枯,历王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亦不敢伐。皇宋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余于皇祐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技耸云,枯干存者若老龙之形,正所谓柏森森也。潘岳《怀旧赋》:“柏森森以攒植。”③江淹诗:“幽冀生碧草。”谢朓诗:“春色满皇州。”④陆玑《诗疏》:“黄鸟,黄鹏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仓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抟黍。”何逊诗:“黄鹏隐叶飞。”《诗》:“■睆黄鸟,载好其音。”何逊《行孙氏陵》诗:“山莺空树响,垄月自秋晖。”空字、自字,不胜寥落之感,此诗即用其意。⑤《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繁,言频数繁多也。陆云诗:“黄鉞授征,锡命频繁。”庚亮《辞中书令表》:“频烦省闥,出总六军。”《韩非子》:“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⑥两朝,指先主、后主。《杜臆》谓欲复高光旧业,似远。《贾谊传》:“搴两朝之器。”【朱瀚注】开济,谓章武开基,建兴济美。《谥法》:“开物济务。”《司马玮传》:“性开济好施。”又《桓宣传》:“开济笃素。”赵充国曰:“无逾于老臣矣。”⑦《诸葛亮传》:“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疾卒于军。⑧《蜀志》:“天下英雄,喁喁有望。”王筠诗:“泪满横波目。”周甸曰:薛逢《筹笔驿》诗:“出师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激壮夫。”罗隐《武侯祠》诗:“时来天地虽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吁!汉运告终,天啬其寿,使不能尽展其才,以光复大业。读二三君子之诗,未尝不流涕叹息也。
杨慎曰:正德戊寅,于武侯祠见壁间有诗云:“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暖。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此诗始终皆武侯事,虽子美或未过之,惜不知其姓氏耳。
今按:杜诗先祠庙而后吊古,此诗先吊古而后祠庙。其云春水,指当时出师之时;又云秋草,乃后人谒祠之日。结用“万古”、“三分”,亦本杜咏怀诸葛诗。但杜是以虚对实,此则以实对虚,尤为斟酌耳。此诗升庵阙其姓名,后阅《七修类稿》,载戴天锡集句,知是元人吴漳作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沁园春·云壑泉泓
宋刘子寰
云壑泉泓,小者如杯,大者如罂。更石筵平莹,宽容数客,淙流回激,环绕飞觥。三涧交流,两崖悬瀑,捣雪飞霜落翠屏。经行处,有丹荑碧草,古木苍藤。徘徊却倚山楹。笑山水娱人若有情。见傍回侧转,峰峦叠叠,欲穷还有,岩谷层层。仰视云间,茅茨鸡犬,疑是仙家来避秦。青林表,望烟霞缥缈,隐隐鸾笙。
商山庙
宋汪元量
蹇柏枯松枕庙门,独瞻遗像酹清尊。
紫芝奕奕浮香气,碧草纤纤没烧痕。
羽翼已成犹有说,腹心相视更何言。
高歌一曲归来隐,静看山禽哺子孙。
往年与刘元忠诸公寻春夜归今兹卧病感而成篇
宋郑獬
已醒又醉倦游客,乍雨却晴寒食天。
共系紫骝芳树下,却随红烛落花前。
层城已报黄金锁,外苑犹贪碧草眠。
明月春风依旧好,竹溪散尽酒中仙。
芗林五十咏·放鱼矶
宋杨万里
为惜卅砂尾,亲投碧草潭。
前头有香饵,千万不须贪。
蝶恋花·碾玉钗头双凤小
宋晏几道
碾玉钗头双凤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嫩麹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注释】:
次韵黄玉如大章携先集来访二首
宋许月卿
夜宿槎溪碧草幽,草窗招隐劝巢上。
朝来忽得新诗好,客里俄惊喜气浮。
秋老空山唳清鹤,天寒墅水卧孤舟。
细吟天下黄香句,晓雾轻烟古渡头。
晓晴二首
宋白玉蟾
月落松方暗,花蜚鸟正啼。
青山春窈窕,碧草晓凄迷。
春日述怀寄汤义仍四十韵
明邓渼
汉域春阴尽,苍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风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单车即瘴炎。
投荒虚绣斧,览胜引彤幨。
市有红藤篾,家珍白井盐。
涔蹄规海阔,岝峈露峰尖。
霜蒨长含润,温泉侧注瀸。
衣冠余僰爨,货贝古闾阎。
茉莉簪花艳,稌粳酿酒甜。
缅文披似篆,蛮语听犹谵。
烽燧宵常警,萑蒲日戒严。
由来称卉服,未可废戎钤。
往者劳征发,王师快殄歼。
伤心多战哭,无术救危<阝古>。
退食聊闲步,幽吟却卷帘。
磔鸡初学卜,射隼竟空占。
牵拙身何补,浮湛趣自恬。
怪看颠种种,转益貌廉廉。
药裹频须命,觚毫懒欲拈。
神龟宁要灼,厩马剩须钳。
自笑名为累,谁知意所欣。
以予婴世网,念子独渊潜。
客生闲垂钓,妻锄并拥镰。
游鱼窥砚沼,微雨映书签。
句琢文心巧,时推笔力銛。
七襄劳组织,一字费针砭。
善戏非为虐,雄文合愈痁。
木兰舟泛泛,荷芰带襜襜。
丽曲传筝柱,闲情永镜奁。
吟当花纂纂,舞爱玉掺掺。
多取天应忌,高名己亦嫌。
余生甘劓刖,抵死乞髡钳。
老态杯中失,穷愁病里添。
泽麋安饮啄,涸鲋且喁皦。
世外论欢赏,私衷早属餍。
筌蹄自有契,胶漆乃非粘。
别怨称殊未,归期叹不詹。
春心伤碧草,秋望满苍蒹。
饥渴思琼树,书题倚素缣。
空庭无过雁,竟夕坐明蟾。
今古论冤愤,乾坤几顾瞻。
已而应诮凤,鹓彼一鸣鹣。
种竹藩官舍,看云到步檐。
池萍青靡靡,砌卉绿纤纤。
恋阙心徒奋,伤时口合钳。
风尘途渐迮,原野气犹熸。
辇毂忧胡越,深宫叹釜鬵。
迷津怜弱丧,回策庶西崦。
瘴海愁空说,乡园泪暗沾。
思君遥送目,烟雨晦巴黔。
回文
宋无名氏
春晚落花馀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宋司马光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意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庸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寺晚
宋张耒
春寒掩古寺,迟日转修郎。
古殿流尘暗,空庭碧草芳。
中有搘筇者,非醉亦非狂。
谪官沧江上,已换一炎凉。
春来不出门,蔬饭守禅堂。
不知门外花,风雨知在亡。
兴来时展卷,睡足自焚香。
清吟尝旨酒,疏懒味何长。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唐李白
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妓,
金屏笑坐如花人。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君不见梁王池上月,
昔照梁王樽酒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蝶恋花·风洗游丝花皱影
宋吕渭老
风洗游丝花皱影。碧草初齐,舞鹤闲相趁。短梦乍回慵理鬓。惊心忽数清明近。逐伴强除眉上恨。趁蝶西园,不觉鞋儿褪。醉笑眼波横一寸。微微酒色生红晕。
蝶恋花·一翦微寒禁翠袂
宋赵崇嶓
一翦微寒禁翠袂。花下重开,旧燕添新垒。风旋落红香匝地。海棠枝上鸾飞起。
薄雾笼春天欲醉。碧草澄波,的的情如水。料想红楼挑锦字。轻云淡月人憔悴。
哭王元裕
唐温庭筠
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柳边犹忆青骢影,
坟上俄生碧草烟。箧里诗书疑谢后,梦中风貌似潘前。
他时若到相寻处,碧树红楼自宛然。
移席茅山东顶徐永年避酒而去作歌嘲之
明沈周
自我来茅山,春雾拨不开。
冥迷五日思困顿,当面不见紫翠堆。
今朝喜有风汛扫,两目浩荡天光回。
秀峰戢戢各拱立,伺我道左千戟排。
苍松为幄碧草荐,洼石一一罗尊罍。
高天广野寄笑傲,芙蓉对面劝我一吸三百杯。
徐卿不能有此量,自椒而窜山之隈。
隔林大呼谷与应,掉尾竟去无徘徊。
却从地上举手谢,远意若诉不得相追陪。
会难别易略不恤,有乐弗取真吴呆。
山禽冲客啄余胔,野花点席粘残醅。
老兵既失老僧在,且握石子为阄猜。
醉来枕藉足力惫,扶掖不起相催颓。
明朝烂熳别办冶游事,青山在在似作游人媒。
久住山亦许,不作谢令推。
凭我裁截笔作剪,信我包括诗为胎。
请君急急还来看怪事,金鳌左股昨夜安在哉?
燕春台·绣地残英
宋赵以夫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雨足郊坰,相将翠密成帷。燕莺犹恋芳菲。向枝头、叶底依依。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月淡天低。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箎。步新堤。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
杂曲歌辞·游子吟
唐顾况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嶔。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