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有短亭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9 18:48:00阅读:164

送卢郎中使君赴京


皇甫冉

三年期上国,万里自东溟。曲盖遵长道,油幢憩短亭。
楚云山隐隐,淮雨草青青。康乐多新兴,题诗纪所经。


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


张嵲

林邑回观山霭微,短亭杨柳弄晴晖。
遥怜一骑登途日,逐客人人泪满衣。


到贵州


赵希迈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
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


送陈君子之四明


龚宗元

短亭祖帐接平川,柳拂回波击画船。
渐向落晖分绣袖,忍听离曲怨鵾弦。
云连稽岭应怀古,路近花源好访仙。
那更凭高望天际,江堤烟重草绵绵。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栏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访高佥判所居


黄榦

远树分高下,平洲半有无。
短亭低密竹,小艇隐寒芦。
转浪鱼深入,斜阳鸦乱呼。
自惭贵公子,未老赋归欤。


南乡子 次可行韵二首


许有壬

薄宦苦营营。半世长亭复短亭。一旦结茅当叠嶂,云屏。朝暮阴晴几样青。浊酒瓦盆盛。农父无才却有情。好雨知时公到此,安宁。话到盆空


送中上人游天台


陈允平

师作天台去,长亭复短亭。
焚香参祖塔,振锡动山灵。
石罅移菖歜,松根斸茯苓。
何时白云下,相与话青青。


归次樊江


陆游

芳草东西路,绿杨长短亭。
人生岂匏系,吾志本鸿冥。
征袖朝沾雨,归帆夜戴星。
长鱼幸能买,且复倒残瓶。


南乡子 次可行韵二首


许有壬

薄宦苦营营。半世长亭复短亭。一旦结茅当叠嶂,云屏。朝暮阴晴几样青。浊酒瓦盆盛。农父无才却有情。好雨知时公到此,安宁。话到盆空


山渐青/长相思


张辑

山无情。水无情。杨柳飞花春雨晴。征衫长短亭。拟行行。重行行。吟到江南第几程。江南山渐青。


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


白朴

短亭休唱阳关,柳丝惹尽行人怨。鸳鸯只影,荷枯苇淡,沙寒水浅。红绶双衔,玉簪中断,苦难留恋。更黄花细雨,征鞍催上,青衫泪、一时溅。回首孤城不见,黯秋空、去鸿一线。情缘未了,谁教重赋,宵酒醒,无言有恨,恨天涯远。


简宗人利宾


朱翌

昔时桐乡汉九卿,家在淮南天一柱。
石麒麟冷一千年,子孙不敢去坟墓。
我之曾高主宗盟,昭穆亦与公家叙。
不容妄继酂侯萧,何尝敢掘城南杜。
深山大泽堑劫灰,甲第名园走狐兔。
飘零直见似人喜,何况乃与吾宗遇。
为善本求乡里称,浩叹正坐儒冠误。
出参留守入坐曹,抑亦为此微禄故。
潜山山高潜水深,眼前谁作藩篱护。
心随大信小信潮,梦绕长亭短亭路。
生涯旧欠钱一囊,归半夜或有经五库。
今子新从彭泽来,归去来兮几时云。
一杯且遣客枕安,百尺竿头同进步。


扫花游/扫地游


王沂孙

满庭嫩碧,渐密叶迷窗,乱枝交路。断红甚处。但匆匆换得,翠痕无数。暗影沈沈,静锁清和院宇。试凝伫。怕一点旧香,犹在幽树。浓阴知几许。且拂簟清眠,引筇闲步。杜郎老去。算寻芳较晚,倦怀难赋。纵胜花时,到了愁风怨雨。短亭暮。谩青青、怎遮春去。


送郭经知县


文同

促促送归客,短亭垂柳风。
离樽掩残日,去骑若轻蓬。
百里讴歌内,三年畏谨中。
乡人问蜀物,笑指一囊空。


太常引 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


濠原路中


杨万里

长亭短亭三复五,总是儿时行底路。
尚忆天寒日小黄,先君前行我後顾。
如今悲不为涂穷,病雁孤飞失老鸿。
三年闭户松风里,行路又还从此始。


菩萨蛮 宿水口


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注释】:
洪王茶 ,宋末人,自号空同词客,有词一卷。水口,集镇名,今名水口铺,在安徽来安县南三十里,来安水东岸。为当地的水陆交通要道,亦为征人旅客常经之地。词人途中投宿于此,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 ,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 ,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 。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 ,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 ”中的“饮 ”字,带有“追琢”的痕迹 。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 ,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 ,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 ,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 ”,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 ,故亦真挚感人 。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 ,提到山犹染紫 ;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灯,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灯独夜人 ”,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灯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细雨


李商隐

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连短亭”一作:更短亭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以下摘自《唐宋词简释》唐圭璋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