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弄潮儿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26 08:35:53阅读:80
青龙海上观潮
宋梅尧臣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释】:
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曲名。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
【简析】:
写妇女候夫不归的怨,从潮水的升落有期和瞿塘贾的重利轻别离,联想到当初不如嫁给一个弄潮儿还会按时回家。怨恨发得很奇,也可见怨之深。
---------------------------
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思征夫词;一是怨商人语。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辽阔,边境多事,要征调大批将士长期戍守边疆,同时,唐代商业已很发达,从事商品远途贩卖、长年在外经商的人日见增多,因而作为这两类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闺独守,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抒写她们怨情的诗也就大量出现了。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所讲的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却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会发现,有的诗句要借助于刻画和烘染,而有的诗句却正是以平实见长的。它们往往在平实中见情味,以平实打动读者。这是因为,其所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现手段愈平实,愈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从而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这两句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而且,就一首诗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诗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是为了与下半首中即将出现的奇想、奇语形成对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根据上半首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写下去,也许应当让这位少妇抱怨夫婿的无信,诉说自身的苦闷;但读者万万意料不到,诗人竟然让这位少妇异想天开,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之人。这就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少妇的苦闷心情。其实,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李益的这首诗与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都是“无理而妙”。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黄叔燦在《唐诗笺注》中说:“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应当说,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极,而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非非之想。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唐代有些名诗人善于从民歌吸取营养,特别在他们所写的绝句中有不少风貌接近民歌的作品。这首诗就富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它的诗题《江南曲》,本是一个乐府民歌的旧题,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诗人选择这一题目来写这样的内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显而易见的。
(陈邦炎)
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
宋陆游
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木兰花/玉楼春
宋贺铸
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佳期学取弄潮儿,人纵无情潮有信。纷纷花雨红成阵。冷酒青梅寒食近。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
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 ,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 、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 ,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 。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 ,大开大阖 ,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 “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