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其他作文 > 其他作文

《六国论》读后感

作者:laoshi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1-12-07 14:52:02阅读:198

最近看了许多古代文人的文章,发现:古人好“古”。有许多文人志士喜欢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纵横,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孔子曰:“吾非圣人,好古,敏儿求之者也。”看来古人对“古”热议有加,但我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认为史论仅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主义”,有点纸上谈兵。

以苏辙的《六国论》为证。子由认为,六国之士虑患甚疏,才致以亡国。他指出,六国中韩、魏紧邻秦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志诸侯。”六国当团结一心,援助韩魏,方可挡强秦。但于我个人看,这说法有史论常见的三大矛盾:

一、苏辙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反观历史,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但是谁知道秦国会统一天下呢?这就像一个人去考语文,等考卷发下来一看,阅读没做好,追悔莫及,然后再说当时我要如何如何理解就好了。事实上,你当时多花时间做阅读,可能后面的作文就写不完了。要是按他说的做,灭了秦国,说不定一统天下的就是楚国了,然后苏辙再写个《新六国论》,讨论秦国和其他五国怎么对付楚国。这就是史论第一大矛盾——时间矛盾。

二、六国有没有过对秦国的联合征讨?有。苏秦凭借一己之力完成六国合纵,齐力攻秦,迫使秦国弃地入关,据险以守。然而最后为什么失败了呢?请注意,六国是六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六个省。他们各自心怀鬼胎,只要自己的利益没了,立马卷铺盖走人。而苏辙想让六国不依不饶地长久抗秦,这就是让历史的潮流,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发展,太过理想化,所以史论的第二大矛盾就是——理想矛盾。

三、苏辙说:“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意思是让韩、魏抗秦,其余四国在暗中帮助。假如你是韩魏之君,与其牺牲自己国家的领土完整,却让那四国金瓯无缺;自己舍命攻秦,却让那四国安居乐业,还不如直接投奔秦国,坐享秦国的俸禄算了。这就是史论第三大矛盾,让个人和组织干不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我称之为动机矛盾。

综上所述,可见所谓“史论”跟历史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甚至根本是矛盾的。还有很多写个人的史论,像《豫让论》,认为豫让在其主智家被灭后附于刺客之流谋刺赵家公不是义举,当在智家因侵吞邻家封地被灭之前以死相谏。还有《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说蔺相如完璧归赵是运气,还把理还给了秦国……这些史论观点标新立异,也不无道理,但看一个人过于片面,仅从单一的历史事件来研究。太史公司马迁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些文章就不可谓通古今之变了,有失全面。

话虽这样说但史论也有不小的文学价值,倒也无可厚非。但我个人以为,历史的作用不在历史本身,更不是用来标新立异,显示自身观点的厉害。最重要的是,透过历史看到今朝,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只有链接现实的史论,才最有意义和价值。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困境中的拼搏促人成功

      处在舒适的巢中,雏雕将永远没有飞行的渴望,然而,当它们被雌雕逗引,离开巢穴向下坠落时,生存的念头让它们拼命扑打翅膀,最终学会了飞行。由此我们

    • 含有太平的诗句

    • 关于米的诗句

    • 十月颂歌

      十月一日一个灿烂的日子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我们迎来了祖国妈妈的67岁生日。今天我一个少先队员要为祖国唱一首十月颂歌。那十月颂歌是从守卫在南沙群

    • 家乡的蚂蚁山

      我的家乡在乐都,那里有一座蚂蚁山,之所以名叫蚂蚁山,因为它很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蚂蚁。蚂蚁山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非常绚丽多彩。春天,蚂蚁山上的树木长

    • 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人是万物之灵,心中存有爱恨。其实除了人之外,动物也有自己的感情,理性。风和日丽或许是最好的前提。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正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有

    •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300字

      未来的xxx:你好!我是20xx年的你,我想你早已经工作了吧,我对你的世界很好奇,不知道你是怎么工作的。也不知道你是做什么工作

    • 关于槿的诗句

    • 寻找春天足迹

      春姑娘头戴一顶用鲜艳的花,嫩绿的草和娇嫩的叶子做花环,穿着用光彩夺目的花编成的衣裙,披着用草纺成的披风,手拿用柳条编成的魔杖轻轻一挥,一场春雨便从天而降…

    • 美丽的公园

      今天,妈妈和我一起来到公园里,我看到这个公园的名字叫美丽的公园。我非常开心,妈妈叫我不要乱跑,我就走来走去的欣赏这个美丽的公园。我走过去的时候我看到我的同

    相关栏目:
  • 其他作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3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