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后山
“鲁迅的童年和我的童年极其相似啊!”上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我深有感悟。
我的童年在我的老家,不过大部分还是归于那里的后山。那儿的后山可真有意思:看起来不算是高山,但那只是表面,它的整体可让人惊叹不已!我们那儿的村,那儿的集市,那儿的铁路,都在这座山上,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山顶。据说我姥爷小时候,那后山一眼望去,全是树林,不过因过度开发,结果是树减少了三分之二,还有一大块土地被煤老板掏得一干二净,后来一眼望去,光秃秃的,很难看。
从我第一次上山说起,是舅舅带我去的。那里有一座断臂山,断掉的那一片跟威化饼干的界面一样,层次分明又很松软。我闲着没事就蹲在那里翻石头,突然翻出个“大宝贝”——化石!上面印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鱼骨,脊梁直挺挺的,是一条小黄鱼?还是一条小草鱼?说不清!可我那时才三岁,哪里知道这是化石?于是我就兴奋的抱着这个与众不同的“鱼石头”回家了。自从那以后,我开始有了一波“寻宝热”先后翻到了“大麦石头”“松树叶石头”“蜗牛石头”……刚开始妈妈见我抱几个石头藏柜子里,觉得这是一件像鸡毛一样的小事,因为我小时候确实有点古怪,最后她发现我每天都抱一两个石头回来,觉得怪异了,于是就问我:“儿子,这些石头好玩么?”“嗯,”我忙着打理我的石头,没有多说什么,妈妈凑上来一看:“哎呀,这是化石呀!你可真行!”我一脸茫然,就是几块长了树叶,长了动物的石头罢了,大惊小怪什么?
走到山的尽头,就有些诡异了:一会儿是布谷鸟的啼叫,一会儿树林里发出一些莫名的骚动,一会儿你会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你身边窜过。但作为一名深山老林的“常客”我并不害怕。
其实啊,这里是我“打猎”的地方:挖个篮子大小的坑,里面放点小米、胡萝卜等,然后躲到离坑较近的草丛里,只要有耐心,一定会有傻傻的兔子、野鸡掉进去,然后我“嗖”的一下从草丛里窜出来,擒拿所有猎物。于是我便逐渐的修炼出“鬼影擒拿手”并为姥爷家的鸡窝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四岁的时候便成了“头儿”有一次,一只狗和我抢野鸡,我一边抱着鸡,一边大吼大叫把狗赶到了河边。打这以后,我发现有几只狗总是在我上山的时候跑过来,跟在我的后面。也许之前被我吼的那只狗是它们的“头儿”我降服了它,那我自然就成了新的“头儿”
我老家的后山就是这么的奇妙,看起来不高不大,实际上却承载着几百家人。看起来光秃秃的,但当你深入了解时你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地方比它更美丽。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谢老家的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