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为什么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是五六岁的孩子常问的一句话。但是现在,我想问问。
我有个八岁的小表妹,我常常会帮她检查一下功课。我随意地翻着她的作业本。说来也巧,作业本上有一个很大的红叉叉,看上去那么显眼,再仔细一看,发现这是一个造句题。表妹是这么写的:“天空上的云一动一动的,很活泼。”我问她老师是怎么评价她写的,她眨巴着眼睛说:“老师说活泼只能用在写人上的,可是云是很活泼嘛。”面对她的问题,我无言以对,我不知道该这样向一个这么纯真的孩子解释那么深奥的问题。 是的,在孩子的心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活泼的。因为他们有充分的想象力,而我们呢?我们的想象力或许早已被那些所谓的语法所埋没,因为我们根本连想都不会去想“云是活泼的”。如果我们有天在作业本写上这么一句话,后果一定是可怕的。我只能觉得表妹有丰富的想象力,却不能认为她所造的这句话是对的。 我望着表妹说:“反正你听老师的就对了。”“可是,我觉得我像云,别人都说我活泼,那不就等于云是活泼的吗?”她还是不肯罢休。“知道吗?有些词不是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你以后要学语法,学了语法你就知道了。”天呐,我是不是在扼杀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啊?
这究竟是为什么?
曾看到过一篇短文,作者的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她就让儿子自己去交学费,可是他回来说别人的家长都去了,就作者没去。学校还顺便开了家长会。儿子说作者不负责任。可是学校的通知书上并没有要求家长陪同,说明学校认为这种事情学生有能力自己办。学校这样认为是正确的。高一新生十五六岁,交个几百元、几千元钱办理注册手续,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应该绰绰有余。问题不在于孩子有没有能力去做,能不能做好,而是学校、家庭、社会是不是在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氛围。如果大多数人还没有这种自觉,而有的孩子做了又得不到肯定和鼓励,那么这种氛围就很难形成。
糟糕的还在于,得到鼓励的往往是另外一方:面对越俎代庖的家长,学校不仅不劝阻,还给坐享其成的孩子们“讲这讲那”,甚至趁机开起了家长会。有了这种举措,下次哪个家长还敢不陪孩子上学?不是说素质教育的吗?可是为什么还让孩子这么依赖于家长?甚至是鼓励他们这么做?
这究竟是为什么?